抽象劳动与商品交换中发生的客观价值形式抽象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一兵,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教授,E-mail:yibing@nju.edu.cn。江苏 南京 210093

原文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内容提要:

索恩-雷特尔认为,马克思所揭示的商品交换结构是康德先天观念构架的现实基础。在他看来,以商品交换关系为核心所建构起来的抽象形式化的复杂经济功能和机制,生成了这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看起来在人的经验之外的自发运动和调节的先验社会综合功能。商品交换中的抽象与先天观念认识论中的抽象是一致和类似的,这也意味着,先天观念认识论中的抽象并非由神的力量先天赋形,也不是由感性经验归纳而来,而是由特定的商品交换的现实抽象决定。这才是先天观念认识论的抽象逻辑构架的真正起源。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6 年 05 期

字号:

       阿尔弗雷德·索恩-雷特尔①,是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被严重忽视的一位重要人物。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忠实的同路人,他创作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西方历史的认识论》(Geistige und Krperliche Arbeit Zur Epistemologie der abendlndischen Geschichte)②一书,应该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最重要的哲学认识论研究成果。在这本书中,索恩-雷特尔力图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重新解释康德的认识论革命。他认为,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中关于商品价值形式抽象的观点是解决康德认识论问题的关键,这本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进入到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语境内部,具体讨论商品交换结构与康德先天观念构架的关联的微观机制。这表现为两个构境层:一是“认识论家所承认的言语意义上的抽象在形式上的实情”,二是再将这种主观抽象回落到现实中去,即考察“这种抽象的现实特征”③。

       一、交换抽象的现象学描述

       索恩-雷特尔认为,在马克思那里,商品交换关系的现实抽象的基础是体现于商品中并决定着商品价值量的抽象劳动。不同于“创造使用价值的有用的、具体的劳动”,这种创造价值的劳动被马克思规定为抽象的人类劳动。这是对的。当然,索恩-雷特尔正确地看到,

       劳动并非向来就是抽象的,将劳动变成“抽象人类劳动’’的抽象也不是劳动自己的作为。劳动并不会使自身抽象化(abstraktifizieren)。抽象是外在于劳动,处于交换关系的一定的社会交往形式(bestimmten gesellschaftliche Verkehrform)之中。当然,反过来说,交换关系也不会将自身抽象化,这与马克思的观点也是相合的。交换关系抽象了(abstrahieren)劳动,或如我们所说,它将劳动抽象化(abstraktifizieren)了。这一关系的结果就是商品价值。④

       基本上看,索恩-雷特尔的上述表述基本符合马克思的观点。第一,抽象的人类劳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它是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之上的商品—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里的一般劳动则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现实中的充分分工之下的一般,即没有差别的劳动,它只有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中才出现。这个一般,不是现象多次重复的主观抽象,而已经成为一种人类历史性生存的具体的现实关系。每一个个人的劳动由于分工都被扯裂为碎片,都变得片面化,从而无法直接得以实现,只有通过市场交换由社会(他人)的需要作为中介才可能得到实现。因此,劳动必然一分为二,作为物质内容构成的有目的的有一定形式的具体劳动,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而作为新的社会构成形式的与具体形式无关的一般劳动消耗的抽象劳动则形成供交换所用的价值,这样,劳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就历史性地分离了。第二,这种客观的抽象发生在劳动过程之外的商品交换的流通领域。这不够精准。因为在马克思那里,他会首先强调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中,劳动本身越来越无差别化,“个人很容易从一种劳动转到另一种劳动,一定种类的劳动对他们说来是偶然的,因而是无差别的”⑤。只有在这里,资本主义物质生产中的劳动才可能“在现实中都成了创造财富一般的手段,它不再是在一种特殊性上同个人结合在一起的规定了”⑥。然后才会是对象化在商品生产中的劳动价值在交换领域的实现问题。这种劳动交换关系抽象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于商品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的价值(抽象劳动)。

       当然,索恩-雷特尔在这里格外关注的是流通领域中通过商品交换客观抽象出来的“商品价值使进行着抽象的交换关系变成形式(Form),并使被抽象化了的劳动变成实体(Substanz)。在‘商品形式’的这种抽象的关系规定性中,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变成‘价值量’的纯粹量上的规定根据”⑦。我觉得,这里特殊的理论构境意向需要详细解释一下,否则读者无法一下子进入索恩-雷特尔已经转换过多层构境域之后的思考焦点。他想告诉我们,在对交换抽象的关注中,他更留心的是发生在商品交换活动中被客观抽象出来的交换关系——价值形式的重新结晶,即此处他所指认的“被抽象化了的劳动变成实体”,这种关系性的价值实体是商品交换场中必须作为支撑结构的无质的量。这是交换抽象的本质。席美尔正在这一点上提出了货币的夷平化特征。

       索恩-雷特尔声称,他要对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这种商品交换的抽象进行一种纯粹现象学()的分析。天知道,他到底读没读懂胡塞尔的现象学。他说,

       商品交换是抽象的,因为它不仅与商品使用不同,而且在时间上是与之分离的。交换行为与使用行为在时间上是相互排斥的。一旦商品出现在市场上,成为交换行为的对象,它就既不能被卖家、也不能被顾客使用。只有在交易完成之后,即在商品过渡到购买者的私人领域之后,商品对于购买者来说才是可以使用和支配的。商品静静地摆放在市场上、商店中、橱窗里等等地方,等待着一种独特的行为,即它们的交换。⑧

       这里的构境层又是复杂的:首先,商品是抽象的,与直接进入使用的传统劳动产品不同,商品生产以交换为目的,它被制造出来是为了在市场的交换中实现自己看不见的抽象劳动——价值。其次,商品交换本身是抽象的,相对于具体的使用,卖与买的交换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时空中发生的抽象行为。商品交换是客观的,但它既不是生产中的劳动塑形,也非消费中的耗费,似乎交换创造了一种物理时空之外的一个社会关系建构的特殊时空。这是交换抽象的第一个现象学构境层面。进而,

       交换行为只改变了商品的社会状况(gesellschaftliehen Status),即改变了商品作为其占有者的所有物(Eigentum ihrer Besitzer)状况,并且,为了使这一社会性的改变(gesellschaftlichevernderung)有序进行,并能执行其本身的规则,商品必须排除所有与之相伴随的物理方面的改变;或者说,它能够被认为没有发生质料方面的改变。因此,交换在它所需要的时间之中是抽象的。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