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框架、机理与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汪旭晖,张其林,东北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汪旭晖,男,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与流通经济,E-mail:xhwang666@126.com 张其林,男,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与流通经济。

原文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有助于破解当前冷链物流中断频发的难题,对于确保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农产品价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政府监管部门、冷链相关企业和消费者的功能需求出发,构建了包含多个物联网系统和信息平台在内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框架,并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视角分析了该体系的运行机理,指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联网的完善程度、冷链物联网标准体系以及冷链各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是该体系运行效率的三个主要决定因素,进而从政府先期投入与优惠措施并举,加快农产品冷链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组建多种形式的冷链物流联盟体系,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推进冷链相关企业的物联网化改造,引导消费者需求等方面提出了该体系的建设路径。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6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59.22;F3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465(2016)01~0031~11

       一、问题的提出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 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但是绝大多数生鲜农产品运输销售缺乏必要的冷链保障,果蔬类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只有5% ,肉类15% ,水产品约23% ,导致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腐损较为严重,其中果蔬流通腐损率高达20% ~ 30%、肉类达12%、水产品达15%。仅果蔬一项,每年损耗金额就达1000 亿元以上。而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生鲜农产品的冷链流通率达到95% 以上,腐损率一般可以控制在5%以下。此外,目前我国某些生鲜农产品零售价居高不下的现状与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也有密切关系,因为大量易腐农产品售价中的70% 是用来补贴流通过程中的损失。所以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是解决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部分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的关键。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提出要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逐步推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自201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来,农产品冷链物流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冷库和冷车数量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达到30% ,制冷技术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尽管如此,与国外先进冷链物流体系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整体而言,冷链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即使冷链上的某个节点实现了信息化,也难以保证该技术已应用到整条冷链上,冷链中断的现象频频发生。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关键不是强调“冷”,而是强调“链”,生鲜农产品只有在流通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有助于破解当前冷链物流发展的难题。所谓“物联网”,在技术上也叫传感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二维码识别终端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通过物联网技术的集成运用,可以实现对生鲜农产品的位置跟踪、来源追溯,以及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环节的电子化作业,特别是可以对整个流通过程进行温湿度监控,能够有效加强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冷链效率,防止冷链中断。虽然我国物联网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我国已经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其作为未来产业竞争的关键支撑。伴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生产流通、绿色节能、智慧城市、智能电网等不同领域的推广应用,一些关键性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这使得物联网技术初步具备了全面应用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条件。本文将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框架,分析其运行机理,进而提出有效构建该体系的路径,这对降低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率,确保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农产品价格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将物联网应用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典型事例如加拿大与韩国的猪肉追踪系统以及英国的耳标追踪系统等,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于生鲜肉制品流通全过程的跟踪管理,从而实施有效的监管[2]。目前,物联网技术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如Liddell & Bailey 对牲畜可追溯系统的追溯性、透明性和质量保证做了区分,对六个主要的猪肉出口和进口国的牲畜追溯系统进行了比较[3]。Hobbs等认为可追溯系统有三个功能,一是对存在安全隐患食品的召回,降低了公共成本[4];二是可明确农产品安全事故的责任主体;三是可降低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信息成本。

       此外还有很多研究对冷链物流中易腐品保管问题、冷链绩效的优化问题等进行了探讨[5~7],这些研究中所涉及的冷链配送路径优化、冷链温度控制、冷链中断等难点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加以优化。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也日益受到国际学者的关注,Joshi 等的研究显示,冷链是易腐品供应链的关键组成部分,目前发展中国家急需一个强有力、可信赖的冷链体系,该研究采用博弈论方法论证了冷链在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应用前景,并以印度为例做了说明[8]。

       相对于国外研究,国内关于冷链物流与物联网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苏国贤,李富忠对我国如蔬菜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9];胡天石强调当前冷链物流发展要完善标准、加强监管,抓紧传统冷库升级和技术改造,提升冷库物流作用[10];缪小红等利用改进遗传算法探讨了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11];兰洪杰和李龙飞将食品冷链协同过程分为战略层协同、战术层协同和操作层协同三个阶段,并从物流组织、物流资源、物流信息三个方面对最重要的战略层协同进行了系统分析[12]。由此可知,目前国内关于该领域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的研究并不多见,秦立公等说明了物联网各项技术在冷链物流设备管控各环节的应用价值,且以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 技术为例做了分析,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物流设备BSC 管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3];佟金等进一步提出并开发了一种基于RFID、UPS 和UPRS 技术的冷链物流状态和质量监控信息系统,用以实时监控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状态和质量,通过网络发布相关信息,包括温度、货物状态图片和UPS 定位信息、农产品状态和质量信息等[14]。但这仅仅是物联网技术在冷链物流某个环节的具体应用,并未触及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