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重臣端方的吏治思想与实践

作 者:

作者简介:
闫长丽(1983- ),女,山东菏泽人,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研究(北京 100044)。

原文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端方身处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时期,其思想与行动明显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变与不变、新与旧、革新与传统。端方整顿吏治,涉及到选拔举荐、去陋除弊和奖功惩劣诸环节,力求从整体上改变沉疴已久的传统官制。他主张采用责任内阁、议会、司法三权分立制度来推行预备立宪,实现以立宪之旗息革命之鼓。同时,端方力主为官要以爱民为己任,关心民众疾苦。端方始终在趋新与守旧之间挣扎,无论端方多么开明,终究是清朝体制内的革新派,不能蜕变为“新”人。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吏治,是指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包括官吏的选拔、举荐、任免、考核、奖惩和监察等诸多方面。学术界对于晚清主要人物吏治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汉族地方大员与封疆大吏,如地主阶级革新派如龚自珍、魏源等;洋务派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等;资产阶级改良派人物郑观应、严复等[1]。对于晚清满族官员吏治思想的论著较为少见。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拟对满清重臣端方的吏治思想进行探讨。端方(1861—1911),满洲正白旗人,字午桥,号匋斋,托忒克氏,与那桐、荣庆被时人并称为“北京旗下三才子”[2] 1079,是清末满族官员中少有的开明人士与佼佼者,推动了所管辖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的现代化进程。端方身处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时期,他的思想与行动明显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变与不变、新与旧、革新与传统的特点。他一面与时俱进,趋新求变,另一面又坚守社会根基所赖以存在的传统思想秩序。这在端方所致力的吏治改革的思想与实践中表现十分明显。

       一、整肃吏治

       晚清选官制度的基本格局当为科举一枝独秀,荐举、捐纳、军功等则为其辅助模式[3]。科举作为选官正途,不可否认曾输送了大批才俊,降至晚清,其实际社会效用则每况日下。荐举虽为消除科举弊端的补救之途,但其与身俱来的痼疾亦日益显现,有论者言:“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者,此科举之敝也。名不副实,实不副名者,此保举之敝也。”[4] 458晚清的一些官吏虽知悉选官制度的弊端,但大多缄口不言。端方则在选官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

       (一)去陋除弊

       去除陋规、革除旧弊是整顿吏治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光绪三十年(1904年)七月,端方刚刚上任江苏巡抚两个月,便将上任之前的吏治的弊病详加彻查,指出江苏“事事积疲,非有振作鼓动之精神,不能冀有实效”,决心“将各项陋规一律裁革”对于“营务败坏、匪势日张”的军政,端方提出“军政缉捕两事本属相通,严饬水陆各营以缉捕(枭匪)为其专责”,经过一月有余的整顿,“各营已有振奋之意”,并调武备学堂的毕业生为管带,训练新招募的常备军进行劝勉策励;对于“学堂规模未备”的学务,端方主张先将中西学堂改为高等学堂、中学堂,由所设立的学务处统一延聘人才办理,并建师范学堂为中小学堂提供师资,建方言学堂使游学者先习语言;对于“章程俱未周妥”的圜法,端方认为其弊在于奸商囤运铜币,因此其在“外洋订购印花机器多部,广为开铸,办有成效即由官运销各属”,力加整顿官铸制钱[5] 8~10。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月,端方升任两江总督,决定将全省官员所有“闲差”一律裁去,所有各关局卡会办提调及城门差使均须裁撤。端方率先垂范,在两江总督衙门取消旧书役,为地方吏治整顿树立了榜样。为了保证官员能够及时的“通达民情考求吏治”,专设“收词委员”,令其“不分告期不拘格式”收受人民的呈词。将“收词委员”二十人精简四人留任,并转为督辕职员[6]。对于“捐纳保举两项得官较易”的陋规,端方主张暂停。同年十二月,端方在奏折中明确指出江苏候补道员拥挤过甚,流弊颇多,“各道缺不过七员……局差亦只二十余处,其候补道员乃至二百余人”,道员只“论官职之崇卑,不问人材之称否”,“此二百余人长日加益,贤者骤无以自见,不肖者且专务钻营其生计,较裕之员则游衍征逐,酒食喧呶,弊中于吏治,而害成于风俗”,建议将捐纳劳绩道员停止分发三年,以整顿吏治[7] 22。

       对于冤假错案,端方敢于除旧弊,勇于纠正谬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常镇通海道郭道直因隐匿税银、有心朦混,被吏部革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端方彻查此事,核实详情发现郭道直并无隐匿蒙混之事,之后专门奏请将已革职郭道直官复原职[8] 53。同年十月,端方对于知县洪寿彭的家丁岑盛昌招摇诈骗贿买官缺一案的处理,更能显示端方整饬吏治的政治智慧。一方面,端方称,“江苏近年官场习气实属恶劣,贿买差缺,营求撞骗之事,时有所闻,该督承积弊之后,严刑重典能令匪徒震悚,洵足以挽救颓风”,主张严惩招摇诈骗贿买官职之人。另一方面,端方指出,家丁岑盛昌是暂代服役并非家人,且洪寿彭并不知情,其罪在于失察而非纵容;而且洪寿彭“其人操履不苟,学识优长,为近今不可多得之员,当此需才孔亟之际,废弃殊属可惜”,“为爱惜人才”希望能撤销其处分继续留用。这显现出端方为政求实效的吏治思想[9] 9。

       (二)奖功惩劣

       整顿吏治之时,端方主张奖罚分明,激浊扬清。端方指出:“官不容贪,贪则厉民;官不可穷,穷则害事。疆臣所以能奔走群僚,责其尽心民事,力行新政者,禄足以养之故也。”[10] 1端方早在任职陕西按察使时,即曾奏劾劣员甘肃试用道张庆焕为富不仁,声名恶劣,倚恃搢绅,恣行乡里,明确指出请将其即行革职,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以免滋生事端。对于亵渎职守的官员,端方主张一律裁撤,绝不留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端方奏请将私自出卖土地的候补中书杨梓即行革职[11] 47。对于败坏吏治的劣迹官员,端方同样主张严惩不贷。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江苏补用道李本森遣人向江苏布政使瑞澂送贿赂一千元银票,端方厉斥“李本森竟敢以厚贽相投,实属胆大无耻,除银票饬该司发充地方善举外,应请旨将江苏补用道李本森即行革职,以示惩戒”[10] 35。宣统元年五月,端方查明广盈库大使彭庆善以卖官卖缺诓骗候补盐经历潘熙昌银两一案,查明属实之后,将两人一并革职并发配新疆效力赎罪[12] 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