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克义与美国第一次庚款兴学

作 者:

作者简介:
崔志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6。

原文出处:
史学月刊

内容提要:

柔克义是晚清中美关系史上一位难得的身兼汉学家的外交家,也是美国政府中促成第一次庚款兴学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在1901年代表美国政府参加《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就力主削减庚子赔款,随后又极力主持正义,反对列强因“镑亏”问题提出的还金要求,并推动美国率先退还部分赔款,在1905~1909年驻华公使任上代表美国政府,终将“庚款兴学”具体加以落实,促成清政府创办清华学堂。柔克义与美国第一次庚款兴学的关系,既体现了这位汉学家出身的外交家对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情有独钟,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庚款兴学主要系出于美方的决策,是美国政府的主动行为。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16)01~0048~09

       柔克义(W.W.Rockhill)是晚清中美关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是19世纪末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起草人,亲历了中美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国内许多研究晚清中美关系的论著都会提到柔克义这个名字,但受资料条件的限制,国内学界对柔克义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尚缺乏深入的专题研究①。本文利用美国哈佛大学所藏柔克义个人档案及美国外交文件和相关英文著作,既对柔克义生平做一比较系统的介绍,同时就柔克义与美国第一次庚款兴学的关系做一比较深入的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他在晚清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和对晚清中美关系的影响,希望借此对柔克义研究有所裨益。

       一 柔克义其人②

       柔克义1853年4月1日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律师家庭,但第二年父亲的去世改变了他的命运。9岁那年,柔克义随母亲移居法国巴黎,开始就读于当地一所中学。中学毕业后,柔克义以名列第九考入法兰西第二帝国中央工艺学院。1871年,通过美国驻法国大使的帮助,柔克义进入法国西点军校——圣西耳军校学习。在1871~1873年就读圣西耳军校期间,柔克义除学习军校课程外,还师从在法兰西学院任教的哲学和历史学家、闪灭特语言学家欧内斯特·勒南(Ernest Renan)学习东方语言,并在勒南的引导下,阅读了法国神父古伯察M.Huc的《鞑靼西藏旅行记》,萌发游历西藏的念头。此外,他还在课余期间前往法国国家图书馆,在法国东方学家里昂·费里(Lenon Feer)的指导下研究西藏问题。1973年军校毕业后,柔克义又在阿尔及利亚法国外籍兵团服役三年,于1876年退役并返回美国,与卡洛琳·泰森(Caroline Tyson)姑娘喜结连理。1881年又举家前往瑞士投奔其母亲,重新潜心学问。1883年,柔克义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藏学著作,把一部藏文佛经《自说品》(Udonvarga)译成英文出版。次年,他又把另一部藏文佛经《解脱经》(Pratimoksba sutra)译为法文出版,并根据藏文资料,编译出版《佛陀的一生》一书。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使得柔克义在年仅30岁时便在西方汉学界崭露头角。

       怀抱着对中国特别是西藏的兴趣,柔克义自1883年开始谋求以武官身份来北京学习汉语和藏语。1884年4月,柔克义终于实现自己的梦想,来华任美国驻华使馆二等秘书。1885年7月,他晋升为使馆秘书;1886年12月至1887年4月前往朝鲜汉城署理朝鲜事务。在北京使馆工作的4年里,柔克义一直跟随一位来自西藏拉萨的北京雍和宫僧人学习藏语。1888年柔克义因与公使田贝(Charles Denby)不和,辞去公使馆秘书职务,12月17日启程前往中国内地游历,次年5月抵达西藏,历时6个月,行程4900英里。1891年12月1日柔克义又自北京出发,开始第二次中亚之旅,历时10余月,行程8000余英里,于第二年10月回到上海。根据这两次旅行经历,柔克义不但在美国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主办的《世纪》(The Century)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考察报告,还于1891年和1894年由史密森学会先后出版《喇嘛的地域》(The Lands of the Lamas)和《1891~1892年蒙藏旅行日记》(Diary of A Journey through Mongolia and Tibet in 1891 and 1892)两部游记,获得国际汉学界的广泛赞誉,他也因此于1893年获得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金质奖章。

       柔克义在藏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不但在国际汉学界赢得声誉,同时也为他进入政界创造了条件。1893年,他的学识得到当政的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总统的赏识,开始进入国务院工作,一年之后即被提升为三等助理国务卿;1896年1月又提升为助理国务卿,协助克利夫兰总统解决古巴危机,并处理对英事务。1897年共和党人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当选总统后,柔克义一度有意谋求驻华公使一职,但他的这一愿望未能实现,麦金莱任命与其关系密切的律师出身的参议员康格(Edwin H.Conger)为驻华公使。是年7月,柔克义结束助理国务卿职务,出于经济考虑,勉强出任美国驻希腊、罗马尼亚公使。1899年4月,通过其在华盛顿的朋友亚当斯(Henry Adams)、海约翰(John Hay)、艾迪(Alvey A.Adee)、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等人的帮助,柔克义又调回华盛顿,名义上任美洲事务局局长(Director of the Bureau of American Affairs),实际上主要精力都用在另一兼职——国务院远东问题顾问这一职务上。

       在任国务院远东问题顾问的6年里,柔克义为当时美国政府中难得的一位谙熟中国文化的官员,同时也由于他本人与国务卿海约翰、总统罗斯福的关系,成为这一时期美国远东政策的实际制订者,对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起了重大的作用。针对19世纪末列强在远东掀起瓜分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为维护美国在远东的利益,1899年夏天柔克义与中国海关税务司、英国人贺壁理(Alfred E.Hippisley)草拟“门户开放”政策照会。在起草照会过程中,除了强调贸易机会均等之外,柔克义还力图加入有关维护中国行政和领土完整的内容,表示希望看到美国在中国问题上所作的声明将能“被中国理解为我们对维护帝国完整所作的一个承诺”③,指出由英国、俄国和其他列强所做的有关维护和确保中国完整的保证“应该以更为强烈的语言和更为明白的形式表达出来”④。他认为,对华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维护中国的完整,不但有利于美国对华贸易,而且也可促使北京政府向所有条约国家承担其国际义务⑤,同时也将极大地提高美国在北京的声誉和影响⑥。柔克义本人也因此被称为“门户开放外交家”。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柔克义又于8月底作为国务院特使来华了解情况,1901年2月初接替康格代表美国负责《辛丑条约》的谈判。9月返回华盛顿后,继续担任国务院远东问题顾问,协助国务卿海约翰和接替麦金莱的罗斯福总统处理主要与中国有关的亚洲事务,被罗斯福总统称为“我们亚洲政策的制订者和倡导人”。国务卿海约翰也对柔克义任职期间所做的工作表示赞赏,在他离任时写信称赞他为国务院做了“十分出色的工作”⑦。事实上,柔克义本人也对他在制订美国对华政策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感到很有成就感,以致对谋任美国驻华公使一职不再感兴趣,在1902年8月写给贺壁理的信中说道:“自从去年回国后,我在国务院有关中国事务方面的意见获得极大的信任。如果我必须干预有关中国事情的话,我更愿意从华盛顿着手,在这里我可以比在北京公使馆更容易和有效地推行我的观点。”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