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15)06-0022-10 鲁迅1915年开始大规模购买石刻拓片,北京鲁迅博物馆现存鲁迅收藏的历代金石拓片5100余种,6200余张。①在购买拓片的同时鲁迅也抄录大量古碑,据《鲁迅辑校石刻手稿》统计,鲁迅抄录碑铭260种,造像344种,墓志192种。②鲁迅抄录的石刻材料大都以汉魏六朝为主,他早年大概计划写一部汉魏六朝石刻研究的专书,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云:“其实,鲁迅的汉魏六朝石刻研究,书未完成,故不付印。”③鲁迅早年的计划是很远大的,他所抄录的石刻应是其石刻研究的资料长编部分,鲁迅为实现这一计划修订了《寰宇贞石图》、整理了《六朝墓名目录》、《越中金石记目录》及《直隶现存汉魏六朝石刻录》等石刻目录,这样一来,资料长编、石刻目录加上释文考证就形成了一部完备的汉魏六朝石刻研究。 在讨论鲁迅的石刻贡献之前还需说明的是,鲁迅与传统文字学之间的关系和金石收藏。前者是自乾嘉以来金石学家必备的修养,清代朴学家多以文字训诂为治学之基本功,对《说文解字》的研读就成了必修,到晚清学者多精通小学,“说文家亦关注金石,金石家亦注重文字学新成果,有的二者兼具一身。”④鲁迅自然受到传统文字学的影响,这在他的日记及书帐中均有体现。后者则是在具备了文字学基础上的金石实践,鲁迅广泛搜求金石拓本及相关著作,在民国金石学界是独树一帜的,他的学养及社会地位为其搜罗金石文献资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通过范寿铭、顾燮光、章寿康、周肇祥、徐以孙、台静农、姚克等人的帮助,极大丰富了鲁迅的金石收藏,另一方面鲁迅在前人基础上突破创新,考订、分辨前人未释或误释之石刻。 一、鲁迅与传统文字学 金石的收藏、古碑的描摹以及相关文字、史实的考订与传统文字学是密不可分的,鲁迅很早就开始了传统文字学的学习,从章太炎学《说文》而打下的文字学根基,以及他的博览杂涉、见解犀利为其整理金石文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⑤1908年4月至9月,章太炎在日本东京《民报》社讲授《说文解字》,听课者有八人,鲁迅、周作人名列其中,鲁迅手稿中有《说文解字札记》,与钱玄同、朱希祖的笔记共同收录到《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中,鲁迅的这份手稿“字迹工整清秀,内容简要明晰,每个字头下面,清晰地说明此字的含义、源流和形体的演变,为以后研究中国字体变迁史打下了最初的基础。”⑥鲁迅在1911年2月6日《致许寿裳》的信中也谈到了此事,“去年得朱君逷先书,集《小学答问》刊资,今附上。”⑦《小学答问》即根据章太炎1908年授课笔记所编,鲁迅等人集资150元,刻印300册。鲁迅所记《说文解字札记》现存两套,一套存于国家图书馆,一套存于绍兴鲁迅纪念馆。⑧ 章念驰《鲁迅与〈说文解字札记〉》总结了章太炎先生讲授《说文解字》对鲁迅的影响。总结来说,一是太炎先生讲授《说文》,并非单纯说经解经,他强调中国语言文字学、典章制度、人物事迹构成了中国历史,爱国就要爱自己的文字;二是鲁迅先生在自己的著作中,随处可见其对《说文》的娴熟,如鲁迅《在钟楼上》一文中说:“记得先生在日本给我们讲文字学时,曾说《山海经》上‘其州在尾上’的‘州’,是女性的生殖器,这古语至今还留存在广东,读若Tiu,故Tiuhei二字,当写作‘州戏’,名词在前,动词在后,我不记得他后来可曾将此说记在《新方言》里,但由今观之,则‘州’乃动词,而非名词也。”⑨ 鲁迅在日记中还记载了购买有关文字学著作的信息。1914年10月25日,买同治十二年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附通检》。11月15日鲁迅至宝华堂购同治十三年姚氏重刻本《说文校议》及光绪四年胡氏刻本《说文段注订补》各一部。1915年1月30日在琉璃厂购买《说文系传校录》。2月15日购《说文句读》一部。4月11日购《文字蒙求》一册。1916年7月13日往琉璃厂购《汉隶字原》。1917年5月6日买宋洪适撰《隶释》、《隶续》并附汪本《隶释刊误》共8册。其他文字类的书还有王安石《字说》、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孙诒让《名原》、容庚《金文编》等,显然,鲁迅购求文字类著作是为研究石刻之用,这些文字学著作或助其查考古文字形,或为其提供古文字义,但鲁迅晚年也在信中自谦不懂文字之学,1934年3月27日《致台静农》:“昨始得《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测[阐]》一本,入夜循览,砉然发蒙,然文字之学,早已一切还给章先生,略无私蓄,所以甚服此书之浩瀚,而竟不能赞一辞。”这究竟是鲁迅的自谦,因鲁迅最终未能走上传统语言文字学之路,继承章太炎先生的小学,故而自谦,但早年鲁迅对传统文字学,尤其是“说文学”还是下过一定功夫的。周作人曾回忆:“鲁迅有一个时期也很搞过‘文字学’,特别是《说文解字》,如《域外小说集》中那些文言译的短篇上,很留下些痕迹,特别在集里那短短的引言上。”⑩ 鲁迅早年还有编纂《中国字体变迁史》的计划,目的是研究各个时期的文字,1933年6月18日《致曹聚仁》:“我数年前,曾拟编中国字体变迁史及文学史稿各一部,先从长编入手,但即此长编,已是难事。”鲁迅搜集的文字学著作如《殷墟文字类编》、《两周金文辞大系》、《秦汉瓦当文字》、《隶释》等都是为著《中国字体变迁史》而准备。鲁迅深厚的文字学修养为他的金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