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邹市明学习建立孩子的输赢观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健康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6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输不起”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常用词,形容一个人心理上认为自己一定不能输,必须赢,而一旦输了则无法承受,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家长抱怨:“每次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只要我赢了,他就会不开心,闹着说不算,硬要重来。”“我家孩子做游戏、参加比赛只能赢不能输,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争强好胜,赢了就满心欢喜,输了则大哭大闹,是许多孩子都会出现的情况。那么,面对这样“输不起”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开导呢?

      在热播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奥运冠军邹市明对孩子轩轩的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节目伊始,爸爸们一起做游戏,当轩轩焦急地让爸爸一定要赢的时候,邹市明并没有盲目保证自己一定会赢,而是说“爸爸会努力”,让孩子明白只要尽力就好。当轩轩因为爸爸输了而哭闹时,邹市明则告诉孩子“输了没关系,人生就是有赢有输,输了可以再站起来,从其他地方赢回来”,以此来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输赢的结果。这样的教育在轩轩身上很快看到了成效:之后的榨葡萄汁比赛中,轩轩辛苦榨出的葡萄汁被弟弟不小心倒掉了,这时轩轩并没有生气和着急,而是立刻重新再来,认真地完成了任务。前段时间还在说着“爸爸你一定要赢”的轩轩,这时已经可以说出“输了没关系,重新来”这样的话了,可见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之大。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做什么事情,孩子总希望自己比别人强,以获得认可。可是因为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孩子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集体活动中,一旦表现不如他人,就会不高兴。这样的不高兴通常会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是面对挫折和失败,回避或者逃避困难。另外一种是一旦输了就大发脾气或以哭闹来宣泄情绪。虽说好强是正常的心理,但如果每次都太在意得失,就会影响孩子日后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排除这种心理障碍,让他把心思放在体会做事情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输赢结果,以积极心态对待暂时的挫折。

      首先,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不当众批评孩子。在竞赛或者其他活动中,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尊,能减轻孩子怕输的心理担忧。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可消除孩子对输的结果的惧怕与担忧。

      二是想办法增强孩子受挫时的承受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刻意地为孩子排除在正常环境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当孩子遇挫时,父母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给孩子留下独自面对困难的机会。在集体游戏中,孩子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这些痛苦经历可以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他一方面要学会欣赏别人,和同伴友好相处、合作;另一方面要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中学习解决问题。集体中的这些磨炼,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三是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输的结果。首先,让孩子理解每个人都会有输的体验。其次,引导孩子对输的结果正确归因。孩子输的时候要引导孩子在有了结果后科学地分析自己的能力、任务的难度、周围的环境等,客观地进行归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