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1日,投毒致室友黄洋死亡的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至此,“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尘埃落定。但它给两个家庭带来的是永久的伤痛,不会因此而画上句号。 林森浩的学业成绩出类拔萃:高考时以780多分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学,2010年又因成绩优秀被中山大学推荐,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读研。而就是这样的“天之骄子”,却因生活琐事将室友置于死地。 盘点类似事件,人们不难发现,这起投毒案的起因与1997年北大铊投毒案、2004年的马加爵案、2007年的中国矿大的铊投毒案似乎如出一辙——当事人与同学之间关系出现摩擦,最终酿成大祸。 不能否认,尽管案件都发生在大学生阶段,折射出的却是孩子年纪尚小之时家庭教育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折射出家庭教育中对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生活教育的苍白,以至于这些孩子内心自私、敏感、狭隘、脆弱,承受生活压力、抗挫折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等都比较弱。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并不能等同于他非常善良、德行好、人缘好,也不能说明他心理健康。因此说,“立德树人”是家庭教育必须特别关注的内容。 从小了解法律的底线 林森浩在被执行前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看守所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一直在反思,觉得自己的行为很恶劣、很愚蠢。在黄洋长达16天的被抢救过程中,自己完全有机会说出真相,黄洋的性命或许可以保住,自己的命运也可以改变,而自己当时却抱有侥幸心理,没有那样做。这不能不说明其法律意识的淡薄,林森浩的行为,突破了法律的底线、做人的底线。 据了解,目前的中小学大都开设了《思想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课程,也涉及了法制常识等内容,但大多停留在说教层面。 其实,对儿童少年的普法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首要的应该重视底线教育,即孩子不能触碰什么。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可以不是英雄、成不了榜样,但一定要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孩子也可能成不了名,但决不能堕落为犯罪。 家长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人物,家长对待法律的意识和态度,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意识和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看电影、心理剧、电视节目,借助生活中的案例解析,了解道德、规则、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提升法律素养,让孩子明白这种“约束”实际上也是对人们的一种保护,在自身受到侵害、伤害时,主动诉诸法律,以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敬畏生命 对自己负责 救死扶伤的医者,本应比常人更懂得生命的意义,但林森浩却如此残忍,这源于他对生命的漠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林森浩承认:“自己缺乏对生命应有的敬畏,一旦生活琐事上不顺心或不自在,就很容易产生报复行为。这是成长中的一个深刻的教训,很后悔。”他说:“人,特别是年轻人应该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时间不能倒流。从小就应该告诉孩子这一点,让他敬畏生命,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由此可见,一些中学生、大学生的很多问题,表面上看是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的问题,实际上是其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生命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几乎所有的重要品质都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所以,父母要言传身教,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懂得爱与感恩,对已拥有的,要心存感激,懂得珍惜;对未拥有的,要量力而行,学会放弃。 理解生命及其意义,对每个人而言,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一切,世界上最大的罪过,就是将自己的或别人的生命无故地剥夺。父母要让孩子懂得生命不容被侵犯,要尊重与敬畏生命。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以逃避压力、远离失意、推脱责任为借口结束生命,是懦弱的表现。 理智表达 学会包容 如今,如林森浩一般成绩优秀,但性格自卑、敏感、脆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情绪调节能力低的学生并非个例。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容易有挫败感,并因此产生愤怒、怨恨、敌视等消极情绪,当这些消极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外界一点小小的刺激,他们就会爆发,导致行为失控。 这些消极情绪犹如“人心的雾霾”,要从小防治、及早驱散。 当父母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意外等不顺心的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渡过难关、挫折时,不妨把这个过程讲给孩子听,如果孩子已经读中学了,也可以请他参与其中,为家庭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的态度定会感染孩子,他也会从中感悟到无论出现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的,困难会过去、挫折也会过去。假如孩子考试失败了,恋爱失败了,最好的办法是陪孩子一起度过,让他知道,无论何时父母都是他身边最值得信赖、最值得牵挂的人,断绝孩子自杀或伤害他人的念头。 人在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又没有良好宣泄渠道的情况下,就极有可能借助变态、过激的方式发泄内心的情绪,很可能伤害他人或自己。因此,父母有必要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就教给他们如何克制冲动的方法,比如在愤怒的时候告诫自己冷静、深呼吸、离开冲突现场、转移注意力等;在情绪冲动时不要做决定,更不要采取行动;引导孩子在与小朋友发生矛盾时学会换位思考,理智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孩子理解和宽容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以及自己的竞争对手。帮助孩子学会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 家长要告诉孩子学会包容和忍耐别人的缺点。因为,自己也可能有别人讨厌的缺点,多一点包容就是给自己留余地,给自己留有与别人好好相处的机会。让孩子明白,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