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教育资本成为正能量  

——访曲韵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少年儿童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6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曲韵: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心理门诊专家,积极心理治疗中心(中国)主任、首席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家庭所处区域、父母的职业等等都是家庭的教育资源。如何运用这些资源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家庭拥有的财富越多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吗?身居官位的父母该如何关注自身职业对孩子的影响?这些都应当成为父母关注的问题。为此,我采访了曲韵老师。

      父母是掌握着一些权利的管理者的孩子生活的小环境——父母和家庭;稍大一点儿的环境——亲戚朋友、父母的交往圈和自己的交往圈;到大环境——他置身的学校,工作场所等等,都不那么好。

      记者:很多人都会将为官者视为既得利益者、资源的占有者,从“学好物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到“我的爸爸是李刚”,都体现了这样的一种观念。您却认为父母为官的孩子的生活环境于孩子的成长不利。您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曲韵:在我的从业经历中,咨询、治疗过不少父母是官员的孩子。又看到新闻事件上报道的“我爸爸是李刚”中的李某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刑10年的李某某,等等。因此,这样的家庭资源对于孩子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会有一些思考。这些孩子的父母肯定是爱他们的,但是怎么就把孩子给“爱”成这样了呢?

      李某某的妈妈说孩子出事是因为环境不好,我认为她说的有一些道理。父母是掌握着一些权利的管理者的孩子生活的小环境——父母和家庭,稍大一点儿的环境——亲戚朋友、父母的交往圈和自己的交往圈,到大环境——他置身的学校、工作场所等等,确实都不那么好。

      首先,舆论对他们不利。在很多人眼里,只要是当官的,就脱不了贪污腐败的嫌疑。比如,我有一个中学生来访者,他的父母都是公务员,职位并不高。一次他陪父母出去应酬,同学来短信问他在干吗,他说与父母的同事一起吃饭。同学回应说:“又跟那些贪官污吏在一起!”他赶快表白:“不是,他们是……我爸妈是……”这些孩子就这样常常处在他人怀疑、鄙夷的目光中。

      这样的孩子也常常被“另眼相看”:如果进了好学校,会被议论为凭关系走后门进来的;用个贵重些的手机,会被认为一定是别人贿赂的;性格外向、张扬,那是家里有后台、狂妄、“公主病”,性格内向、谨慎,那是有心机、会算计;等等。

      对为官者的反感即便不直接泛化到孩子身上,任何一个孩子也不愿听到、看到自己的父母被攻击、被贬低啊,这就让这些孩子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他不想得罪同学、朋友,那就只能附和、认同他们的意见;另一方面,他又想为自己的父母辩护、表白。从情感上,被攻击、被误解令他感到沮丧和愤怒,而为了维持友谊,他又必须压抑自己的不满与愤慨。这是一个很不舒服甚至痛苦的状态。

      记者:这是否也会导致他们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持有一种矛盾的态度。

      曲韵:是的,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他们过早地进入两面性的生活:对于因为父母的职业而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好处,要么不敢张扬,享受得理不直气不壮,要么因为心虚而要显得更加理直气壮。

      我有一个父母是官员的来访者,因为与母亲关系太僵而来咨询。他说他记得从小母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事不要让别人知道。这事不要对别人说。”小时候听到这句话首先是恐惧,觉得不能对别人说的事肯定是不好的事。之后是困惑,因为那些不能对人说的事大都是让他高兴的事,比如妈妈给了他一个名牌太阳镜,或者爸爸得到了提升,为什么不可以说、不可以让别人知道?问妈妈,妈妈要么给不出理由,要么给出的理由让他不信服。久而久之,他感到憋屈和愤怒,但也开始逐渐地“理解”妈妈。理解是一回事,他所感受到的憋屈和愤怒总要有个发泄口。从妈妈那里他承袭了谨小慎微的处世态度,绝对不可以对别人暴露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想法。回到家,又不能对爸爸发泄,因为一家人对爸爸都是尊崇、忍让的,于是就只能对妈妈发泄了。家里、学校等处处的不顺心和压抑全在与妈妈的争执中流露出来。

      他的性格和心态已经有了扭曲。他的遮遮掩掩会让同学、朋友们感受到他的虚伪,令他不易交到真心朋友。少数孩子在被他人歧视和周边人的吹捧中变成炫耀自己的拥有以换来夸赞,就是“晒富”的那些。有趣的是,当他们不再遮遮掩掩,很霸气地展示自己的特权以及因特权而拥有的东西时,反而会止住一些窃窃私议,吸引来一帮“追随者”。这就鼓励了他们更加自高自大、理直气壮,直到有一天他的错误让他的家庭都无法承受,坑了爹也毁了自己。

      记者:从害怕让别人知道到主动“炫”,是不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如果说被动享受对于孩子来说还是一种“快乐并痛”的时候,那么主动地“炫”是不是预示着孩子已经视获得这样的享受为理所当然?

      曲韵:一般来说孩子到了青春期会对父母的行为产生怀疑。这一般源于孩子具有的天生的对于公正的探求;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同学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他的同学可能会直接表现出看不起他,他会感觉到同龄人的排斥。这个时候是孩子感到最难受的时候。是感激父母还是恨父母?这样的纠结会让他感到非常混乱。

      人不会让自己永远处于冲突之中,所以过了青春期后孩子会把自己的一些东西合理化,慢慢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认为自己享受这一切都是应当的,是有理由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可能还会借用父母的权利主动寻求利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