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正在上小学3年级,身体一向很健康,今天早上她穿衣服时发现双下肢都是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皮疹,而且肚子一阵阵疼得厉害,还呕吐了2次。这可吓坏了小雪的妈妈,她们匆忙来到了医院,接待她们的是儿科的吴大夫。 吴大夫仔细查看了孩子双下肢的皮疹,又给小雪检查了腹部,很肯定地告诉她们:“孩子的病是过敏性紫癜。”听着这个陌生的病名,小雪妈妈疑惑而又紧张地问:“过敏性紫癜是什么疾病?它是怎么引起的?得了这病应该怎么办?”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病理改变为全身性小血管炎。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病因及发病机制 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有争议。多数患儿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感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食物(牛奶、鸡蛋、鱼虾等)、药物(抗生素、磺胺类、解热镇痛剂等)、花粉、虫咬及预防接种等均可作为致敏因素,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导致疾病发生。 皮疹:主要表现为稍隆起皮肤、大小不等的紫癜。常对称性分布于双下肢,以踝、膝关节周围多见,其次见于臀部,还可见于上肢、面部,常分批出现,紫癜可融合成片,皮疹消退时可转变为黄棕色。多数患儿皮疹可出现1~2次,甚至多次反复,个别可连续发作达数月甚至数年。虽然孩子有皮肤紫癜,但去化验血常规时发现血小板是正常的,这就有别于另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关节炎症:常见受累关节是膝、踝和手,表现为关节肿痛,症状多于数日内消退,不遗留关节变形。 胃肠道症状:最常见为腹痛,以肚脐周围和下腹部为主,为阵发性绞痛,可伴恶心、呕吐及血便。 肾脏症状:表现为尿色异常、泡沫尿等,多见于皮疹出现后4~8周,少数患儿在皮疹出现数月之后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表现除了皮疹以外,其他3种症状可能出现1种,也可能出现2种以上,而且可能会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出现。极少部分孩子刚开始只有腹痛,而没有皮疹,经过1~2日后才出现典型的皮肤紫癜。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法 如果患者仅有皮疹的表现,可以在家休息并遵医嘱进行治疗。治疗原则如下: 1.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海鲜等。 2.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 3.口服止血药物如芦丁片、维生素C等。 4.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抗凝药物如双嘧达莫等。 需要患儿家长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出现过敏性紫癜,且伴发胃肠道或关节、肾脏症状等,就需要住院治疗观察了。 过敏性紫癜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一般良好,但有复发倾向,极少数患儿发展为持续性肾脏疾病,极个别患儿可发生肾功能不全。 小雪因为除了有皮疹,还有腹痛、呕吐等症状,因此吴大夫建议她住院进一步观察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小雪的皮疹很快就消退,腹痛也缓解了,1周即痊愈出院。出院时吴大夫向小雪妈妈交代了出院注意事项,主要内容如下。 1.院后近期内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2.近期避免预防接种。 3.积极防止感染。 4.出院3个月内复查尿常规,至少每周1次。 5.若出现腹痛、黑便、便血、尿色异常、尿中泡沫增多、关节肿痛、皮疹复发等情况,尽快去儿科门诊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