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是个活泼的二年级小男孩。最近学校老师反映他上课不专心,或玩东西或神情游离。但下课倒是蛮活跃的,和同学玩得很开心。 其实,自从可可上学以后,爸爸妈妈就一直为他的学习不用心担忧。可可从一年级开始回家做作业就要再三催促,做作业时也是这边看看那边玩玩。当时父母认为可可也许一时不能适应学习环境,但现在已经二年级了,他还是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这就让人焦急了。管也管了,骂也骂了,不仅没有效果,可可因此还产生了抵触情绪,爸爸妈妈觉得很挫败。接下来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专家指点: 可可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被动和分心的情况在学生中时有所见,从可可的情况看,这孩子活泼好动,对有兴趣的事情还是能够上心的,比如:玩游戏的时候还是能专注并安静下来的;下课时爱活动,同学之间也是乐于交往的。孩子的反应看上去并不木讷。 那为什么聪明孩子学习并不优秀? 转换角色的程度快慢不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面临着生活方式的转型问题,由以往的以玩为主、没有压力的模式,转到每天的学习和功课为主,以及主动地吸取知识、还有考试和竞争压力的环境,对小小的他们来说,这是个不小的应激和考验。转型是否成功?这其中,小孩子本人、家长和学校等多种因素都会起作用。所以每个孩子的适应都不尽相同,有的较快地适应,有的会有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可可还沉浸在游玩为主的生活模式中,游戏心态面对学习,缺少了专注和上进心。 孩子的注意力缺乏稳定性。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个习惯的养成过程。玩游戏的习惯和学习的习惯有一定的关联,但是也不尽相同,有个迁移的过程。比如学习有一定的约束性,上课在规定的时间内,有纪律的规定,有学校的制度,有老师的要求,这些约束容易使孩子觉得“不好玩”,心就会游离。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孩子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按照学龄阶段划分,三四年级的孩子,可坚持到30分钟左右;到了五六年级,便可增加到40分钟以上。 孩子的注意力稳定性比较低,容易受干扰,大人看来就是“坐不住”、“三心二意”。 但是他们会对有兴趣的事情特别专注,有兴趣的事情关注度就会高,兴趣的比例会占有较大的部分,比如可可在游戏中,就不用大人去督促。而成人无论感兴趣与否,只要认为需要去做,意志力会驱动行动,意志力去约束注意力。而孩子有更多的天性使然,自控能力比较差。 其实,家长在孩子进入新学期前,应先铺垫好孩子的心理基础,用积极、正向的说辞和态度,让孩子对学校的感觉是愉悦的,有所向往的,积蓄了积极的能量。这些,对年幼的孩子都是第一重要的,他们在感知世界。同样的目标,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效果迥异。这是家长给孩子的启蒙,这种启蒙对孩子的影响是久远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呢? 1.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父母应把眼光多聚焦在孩子的学习亮点上,比如一个好习惯,一点好成绩,及时地“看到”,并且反馈给孩子,表达父母的关注和欣赏肯定。有智慧的父母主动参与孩子的学习,做题目故意做错,让孩子来纠正,借此夸一夸孩子,使孩子获得成就感,有意无意地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结合孩子的特点,学习时间不宜连续太长。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运用轮流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参与互动,以此集中孩子的兴奋度和注意力。休息日在家里做功课复习,也要有间隙,父母让孩子有活动的机会,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平时注意在生活的细节方面关注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认真、完善地做事,良好的作息习惯,专心的学习态度等。 2.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度关注,事无巨细都要过问,这样容易使孩子被动等待观望,缺乏了主动性。在孩子学习生涯的初期,家长可参与做些指引。比如在考试阶段的复习中,家长提问他回答,实际是示范一下复习的方法和思路。等第二次复习考试时,孩子就会自己复习了。家长对孩子的作业考试不一定掌握全部细节,但一定要信任孩子,给孩子自己管理学习的机会,学会“我的学习我做主”,让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发挥。 3.不以考试得失论成败。一些父母把眼睛盯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不为95分拍手,常常为失去的5分懊恼。其实考试还有很多的偶然性,特别对于初上学的小学生来说,稳定性还不够,几分考试成绩并不说明什么。家长首先要肯定孩子掌握的部分,再来寻找薄弱环节,而不是以分数论英雄。不要做考试的奴隶,要做学习的主人。 4.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里,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比如父母如果是浮躁难以安静、不能专注做好事情的人,孩子也会受到影响。父母平时是否看书学习或者潜心做事,都会对孩子产生榜样的力量。家庭的安静环境,减少对孩子的唠叨和过度询问,这些都是孩子需要的。 5.保证孩子的睡眠和休息。一些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往往占用睡觉时间。不要让孩子连续作战,挑灯夜战。孩子的睡眠是保证他们思维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特别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缺觉会导致精神萎靡,很难正常进行学习,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