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贫亲赴富亲之席,冬日无裘,而服葛,恐人见笑,故意挥一扇对众宾曰:“某性畏热,虽冬月亦好取凉。”酒散,主人觉其伪,故作逢迎之意,单衾凉枕,延宿池亭之上。夜半不胜寒,乃负床庇体而走,失脚堕池中。主人环视之,惊问其故,贫亲曰:“只缘癖性畏热之甚,虽冬月宿凉亭,还欲洗一水浴耳。” ——明·冯梦龙·辑《广笑府》 这段小文言文,是女儿语文阅读练习册上的篇目。 周末,她做完后面的练习,让我看看对不对。 “题目完成得很好,你给妈妈讲讲,你怎么评价这个故事?”我说。 “这个故事讽刺了爱慕虚荣的人。”女儿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这个人怎么爱慕虚荣呢?”我问。 “他没裘衣,怕别人嘲笑他,就故意拿把扇子扇风,还说自己畏热,冬天也要取凉。结果被朋友识破了,故意让他睡在池亭上,枕凉枕头,盖薄被子,半夜冻坏了掉到水里,被发现了还说畏热之甚,要洗冷水澡。”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办呢?” “……”女儿沉吟了。 我接着问:“如果你有一个朋友,因为怕别人嘲笑而想掩饰自己的贫穷,被你发现了,你会怎么办呢?” “我发现了,也不会去点破他。他要掩饰,就让他掩饰吧。” “那你会在心里嘲笑他,或者想办法捉弄他吗?” “不会,我会觉得他很可怜,我会想去帮助他。”女儿立马回答。 “怎么帮助他呢?” “不能伤害他的自尊,不能让他觉得难为情,得想个合适的方法帮助他。” “你的意思是,他不想让人知道他的贫穷,不想被人嘲笑,这也是因为他的自尊心?” “嗯,不完全是虚荣心,这也是一个人的自尊心。” “那么,再回到这个文章中看看,你怎么评价这两个人呢?” “穷人不想被人嘲笑而掩饰,是可以理解的。作为朋友,识破了他的用意,应该想办法帮助他,或者尊重他,而不应该讽刺、捉弄他,否则就太不够朋友了。” “是啊!再贫穷的人,再弱小的人,也是有自尊的。作为朋友,或者尊重他,不要给他点破;或者想办法帮助他,即使帮助他,也要建立在对他尊重的基础上。妈妈再给你讲个故事吧,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经常有一些穷苦的士兵要返回故乡,但是他们真的很穷,甚至吃饭都成问题。有一个人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摆了一堆柴,只要有这样的人路过,她都会请他们帮忙,把那堆柴换个地方,从这个墙角搬到另一个墙角。然后,她就请搬完柴的人吃顿饭,送他继续赶路。她的那堆柴,就一直被这么搬来搬去。你知道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她要让那些人用自己的劳动获得尊重,因为谁也不愿意被施舍。” “是啊,乞丐也是有尊严的。” “嗯,所以我们给乞丐硬币的时候,都要弯下腰轻轻放下才好,是不是?” “有道理。尊重别人,就是在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