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一个寒假和春节,新学期又开始了。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很多人见面总会问问彼此假期去哪玩了,收了多少压岁钱,或者看看彼此新增了什么“装备”。不少家长和学生感叹,彼此交谈中充满很多“暗比”的味道,这让家长和学生都感觉压力不小。 大花费:开学账单花去一个半月工资 新学期伊始,各类开学装备也随之配齐。不少家长指出,开学账单有一长串,除了基本的辅导书外,还需要配备“新装备”。查看今年的“开学账单”,家住栖霞区的齐女士直言“抵得上一个半月的工资”。除了必备的基本文具花了大几百块钱,孩子要的最大“行头”居然是一部苹果手机,甚至还配了最新款苹果电脑。 比装备:同学有手表能打电话,我也要 “我们同学有个能打电话的手表,非常漂亮,你不给我买,我就不上幼儿园。”开学了,6岁的玲玲(化名)给妈妈李女士提了一个要求。 原来,前几天玲玲和同学一起去玩,其中一个小朋友向大家展示她的新手表:“看,我这个手表除了看时间,还能打电话,你们没有吧……”说着就拨通了家人的电话。“告诉你们,这个手表很贵的,要很多钱的,就算我被人拐跑了,我妈妈也能找到我……”这让玲玲羡慕不已,就嚷嚷也要买一个,不买不肯上学。 李女士介绍,现在社会上的攀比之风已向幼儿园蔓延。“有一次,孩子回家后,跟我说哪个同学家里买了个别墅,还有哪个同学家里买了越野车……然后问我们家为什么不买别墅。”李女士说,听到女儿这样的话,让她感到很无奈。 晒旅游:怕在国内游被笑话,要求出国玩 如果说拼衣服、拼鞋子、拼电子产品,已经够让家长头疼的话,如今这些比拼在部分学生中已经过时了,一些学生已在比假期出国游。“放假去哪儿”成为部分学生及家长最怕被问及的问题。 黄先生正在读小学的儿子小强,假期基本都是在家过的,而班上好多同学都出国旅游了,韩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相比之下,小强的经历无疑很“寒酸”,看到家长微信群里晒出的游玩经历,他很失落,担心自己的作业会被同学笑话,更担心自己和小伙伴们没有共同话题,非要黄先生带他出国旅游,重新弄一个假期生活记录。 没心情:自己什么都没有,孩子不快乐 “我家孩子在返校后,明显感觉心情变得不愉快了。”女儿正在上中学的邓女士对记者说。当问及女儿为什么不快乐时,我们终于晓得了原因,“孩子们返校时,通常会有交流,看看彼此增加了什么‘装备’,相互问一下去哪儿旅游。结果发现,班上更多的人都有了苹果手机,而且去玩的地方也似乎一个比一个更好。可能我们没有带女儿出去旅游,也没有新配什么电子产品的缘故,孩子嘴上没说啥,但明显感觉到,心里的忧伤还是有的。” 面对“暗比”听别人怎么说 心理专家:家长要引导正确消费观 “人们总是喜欢把最好的事情进行分享,这也在新学期集中爆发出来。这可能引发学生和家长在交谈后心理上的不平衡。由于很多家长是面镜子,在得到孩子反馈的信息后,在不服输的心理支配下,也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南京一位心理专家指出。他认为,家长面对各类信息,应该能HOLD住,而不应该超出自己能力之外,刻意满足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眼前看到的、听到的,也应该积极引导,而不能盲目顺从。所谓手机非苹果不买,游玩非国外不游,这样的无理要求家长不应该照单全收。不让孩子输在物质起跑线上的理由更站不住脚,不符合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说,更不利于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资深老师:购买原则应是简单实用 “其实没有必要,对于孩子们来说,简单实用的装备远远胜过价值不菲的高档货。”南京不少中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学校不能强制家长别去给孩子买贵的装备,这毕竟是个人自由和权利,但是每年在开学之初的家长会上,各个班的班主任都会引导和建议爸爸妈妈们最科学地帮助孩子挑选实用的学习用品。 教育专家:教育不能靠物质的堆积 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师金煦英认为,攀比购买贵的开学装备,首先从需求层面上看都是不必要的消费。“有些高端的学习用具、数码产品,不要说小学生用不上,恐怕就算上到高中、大学都不会用到。”其次,对于中小学生这样的未成年人,购买行为会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从教育层面看,开学前突击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不利于孩子们正确认识、理解和接受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不利于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金老师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能靠物质的堆积,相比五花八门的开学装备,或许真正的亲子交流更能帮助孩子放松心态,顺利地完成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