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沙观象台的建设与运行

作 者:
郭渊 

作者简介:
郭渊,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历史学博士,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原文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内容提要:

清同治七年(1868年),海关总税务司曾计划在东沙岛建灯塔,后英国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提议东沙岛建灯塔之事,但清政府因主权问题拒绝其介入。迨至民国初年,在全国海岸巡防处筹设的情况下,东沙观象台得以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中国沿海气象台自主建设的嚆矢。但因经费不足,东沙观象台、灯塔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既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对海洋经略投入的不足,又折射出其海洋意识的薄弱。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5;E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451(2015)06-0073-09

      晚清时期海关总税务司曾计划在东沙岛建灯塔,后来英国驻广州总领事、港英当局、英国驻中国外交公使多次提议由英国在东沙岛建灯塔、“无线电报局”,清政府因此事关系国家主权归属问题而拒绝其介入,但自己亦无力修建。民国肇始,东沙观象台①的建设被提到议事日程,北京政府初与港英当局联合勘测东沙岛,之后全国海岸巡防处(隶属北京政府海军部)单独招标建设东沙观象台,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观象台得以建成。东沙观象台与国内外多个观象台或气象台建有联系,它及时收集、播报天气信息,便于船舶航行,成为当时中国沿海气象工作之典范。然而无论是建台之时购买设备,还是工程完成之后观象台的维修,东沙观象台皆因经费不足而处于艰难运营状态。这既反映出北京政府对海洋经略投入不足,又折射出其海洋意识的薄弱。目前学界对民国时期东沙群岛的开发建设有所研究,然对观象台的建设着墨不多。笔者曾撰文论及该台建设及管理情况,②但诸多内容没有展开,在进一步查阅史料的基础上,本文拟深入探讨东沙观象台的筹设及其运作,还原历史实相,推动该问题研究的深入。

      一、晚清时期筹设东沙岛灯塔、无线电报局之议

      中国南海海面,每年夏秋之间多飓风,飓风源于“北纬七—二○度与东经一一二—一二一度间之地域,尤以起于吕宋与西沙群岛间者为最多”。③19世纪60年代之后,常遭飓风袭击的马尼拉、台湾岛均设有观象台,报告飓风相关信息,过往船只能够及时对其进行预防。而东沙海域因无灯塔、气象播报的机关,过往船只特别是由香港、汕头往来上海的轮船,时常在此遭遇飓风。东沙岛与港、汕相对,地理位置适中,为东沙海域建立灯塔、气象台的适宜地点。

      19世纪中叶之后,英国占据的香港逐渐成为航运的重要港口。④为了便于航运,港英当局尤需在东沙岛设观象台。东沙岛临近香港,建设、管理也较便捷。在英国影响下,海关总税务司首先提出在东沙岛筹建灯塔。

      同治七年五月初三日(1868年6月22日),海关总税务司通饬各关:“至其应行建设灯塔地段,虽尚未确定,而现已通共择定二十处。此各该处万不可缓设灯塔之地,应于后开年限期内,在该地或选定左近适宜之地,筑成灯塔。”⑤其中包括东沙岛。如逐年兴建,至1874年春间,计划建成东沙岛灯塔,但后来不知为何,没有建设。

      日本割台湾岛与澎湖列岛后,阴谋侵占东沙岛。英国遂又提出东沙岛设灯塔事。1908年9月,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傅夏礼(Harry Halton Fox)函达广东省洋务委员温宗尧,声称英国政府为在蒲拉他士岛(Pratas Islands东沙岛)建立灯塔事,请查该岛是否为中国属岛,“该岛并无居民,显系为无所统属之地。但每年之中,间有中国渔船驶到该岛。于一千八百八十二年及一千九百零二年,英政府提议,究竟应否于该岛建立灯塔,后以不能决断该岛属于何国,应由何人设灯之故,遂作罢议。现奉本国外部谕,饬将该岛情形及属于何国详细查复,等因。用特函请执事于督署案卷内详细确查,该岛是否为中国属岛,中国政府有无宣布明文。”⑥可见,英国早就提议在该岛建立灯塔,但该函未明向何方提议,因史载阙如,不得而知。对此次傅夏礼函告,温宗尧复函明确告之东沙岛确系中国领土,傅夏礼对此无异言,英国政府不再提独自建灯塔之事。

      对此,两江总督端方于光绪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1908年9月24日)致电外务部分析说:“据广州英领函文,首言中国海内,继言每年中间有中国渔船驶到,隐示此岛明属中国。后乃以英国政府拟设灯塔为词,(属)询问中国此岛是否为中国属岛,是盖明知该岛为日人占据,见中国并未诘问,故为此旁敲侧击之词,暗为提醒催我宣布,详加筹度。”⑦因当时日本人侵占东沙岛,清政府搜集证据,酝酿收回,故对英国政府要求设立灯塔一事,端方认为英方明知东沙岛属我,却提设灯塔的要求,如果中国海疆无事,可以看作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要求。此时英方提此要求,显然有提醒清政府收回东沙岛之意。但东沙岛建灯塔关系到中国国家主权问题,因此端方认为灯塔不应由英方建设,而应由中国政府独自筹划。⑧

      此时因“二辰丸案”⑨而引发的广州抵制日货运动,几乎与中日之间交涉东沙岛之事同时发生,面对日本人对中国领海、领土的侵扰,东南沿海省埠,抗议之声不断。广东、香港各商号,因东沙问题未得结果,决定暂停一切贸易以示抵制,他们电致横滨(Yokohama)等埠华商,命令停止买入所有原计划购买之货物。在中日东沙岛主权交涉中,日本在确凿证据面前,被迫承认东沙岛为中国固有领土,于1909年退出东沙岛。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决定顺势借助中国政府之力,建设东沙岛灯塔等设施。港英当局直接呼吁中国政府设东沙岛“无线电报局”。因为20世纪初,香港对中国内地贸易增长迅速,受此影响,香港航运业持续增长:1900年至1910年进出港船只数增长了近6倍,从82456艘增至547164艘;进出港船只的总吨位数从18445134吨增至36534361吨,增长了近1倍。⑩同时,英国太古、怡和轮船公司垄断了中国沿海航运的大部分贸易,且英资公司还控制着中国的远洋运输。当时两广总督衙门及其所属南洋水师和沿岸海防要塞,早已使用无线电通讯,广东地区民用无线电通讯也开始使用。(11)对于英国船只必经之地的东沙海域,建设灯塔已经不能满足其航运发展的要求,此时方兴未艾的无线电通讯方便快捷,更利于海上船只收发信息。

      1909年底,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面请清政府外务部,称粤省东沙岛设立“无线电机”与香港通信,于各国航业大有裨益,即便于船只往来,也可藉此彰显该岛为中国领土,此举所费不过4000两。为筹议此事,清外务部咨会邮传部转咨粤督核办。(12)然而在粤省当时筹划开发东沙的计划中,没有建无线电或灯塔的安排。从当时的情形看,粤省无力顾及此事,意在侧重商办,所以对建东沙无线电局并不热心。而英方一再催促清政府,邮传部转咨两广总督,称英国公使于此事颇为注重,“迭次函催,并面称此事关系航业甚大,该省将作罢论不知确否等语”。(13)不久,辛亥革命发生,东沙岛建“无线电报局”一事遂致搁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