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共同理想

作 者:
梁柱 

作者简介:
梁柱(1935- ),男,福建福州人,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党史。

原文出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内容提要: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是它的基点,也是它的灵魂。近代中国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把民主革命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连接起来,才有可能实现爱国主义的两大理想: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对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发展和超越。我们要在全社会中培育和加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共同理想。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6 年 03 期

字号: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是它的基点,也是它的灵魂。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体现了这样一个规律性的现象:一个具有真诚爱国思想的中国人,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这是因为近代中国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把民主革命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连接起来,才有可能实现爱国主义的两大理想: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因而在今天,在全社会中培育和加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共同理想,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

       一、爱国主义的历史性超越

       中华民族在她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孕育的深刻的爱国思想,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友好相处提供了强大的精神纽带,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古代文明。这种爱国意识,在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精神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尽管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有不完全相同的爱国内涵,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心系国家安危,情牵黎民百姓。这种爱国意识赋予中华民族极强的整体认同感,也铸就了众多风流人物将自身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追求,流传下来无以为国、何以家为的感人故事和先国后家、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行为准则。到了近代,这种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欺凌蹂躏的时候,不仅表现得更加强烈、鲜明,而且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以实现救亡图存的旗帜,是检验每一个中国人良知和责任的重要尺度。

       纵观近现代百年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进行不懈探索和奋斗的历史,就是以爱国主义为伟大旗帜的历史。历史昭示和证明:最初,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主义者,秉承与传统的忠君思想相联系的爱国主义,奋起抗击英国侵略者,为后人展现了一幕幕忠勇威武的反侵略斗争的历史画面。无数的仁人志士,面对祖国山河破碎,奋起抗争,抛头颅,洒热血,在拯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中英勇献身。但无论是林则徐气壮山河的虎门销烟,还是邓世昌悲壮惨烈的血战黄海,都因其忠君思想的历史局限而以失败告终。这段历史充分反映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性,旧的思想武器已无法实现维护国家尊严和独立的任务。继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主义者,开启了与民主主义要求相结合的爱国主义。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创建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明确政治纲领,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孙中山这一代爱国主义者比较自觉地以欧美模式改造中国。如孙中山曾在《民报》创刊词中明确地提出:“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也就是说,孙中山提出的基本政治主张直接参照西方经验,其基本纲领的实际意义,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多次武装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反动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对外不敢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对内不敢发动和依靠工农群众的软弱性和局限性,导致其始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不同方式希求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来实现救国救民理想的变法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都曾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步。但是,无论是“百日维新”的昙花一现,还是功勋卓著的辛亥革命的成果——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三个月的时间,政权就落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手里,这些都昭示出当时特定背景下时不与我、外国有的中国却不能有的必然结局。究其根源,就在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在控制中国之后,决不会容许中国独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认清这一事实,我们才能够深刻理解近现代中国革命运动屡遭帝国主义绞杀的原因。历史的辩证法表明,中华民族不会任凭帝国主义宰割、欺凌,残酷的现实反而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逐渐清醒地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真实目的,绝不是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更不是帮助中国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保持在落后的、分裂的状态,以便更好地掠夺中国。鸦片战争以降至五四运动,近8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业已失去昔日耀眼的光环,时代和中国的社会性质、条件都发生了改变,救亡图存也需要有新的价值取向。恰逢这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逐步开始把爱国主义的社会理想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联结起来,最终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开辟了前景广阔而现实的道路。

       可见,几代先进的中国人通过艰辛的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而得出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社会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的历史结论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这是以厚重的历史为依据的结论。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是爱国主义的历史性超越。爱国主义是一个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地丰富发展的历史范畴。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因为时代主题和背景不同,其爱国表现也有所不同。如有的表现为创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造福社会,造福人民;有的表现为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家园;有的表现为改革积弊、改良社会,探索新的民族发展道路。虽然在旧时代国家政权掌控在专制皇帝或少数剥削阶级的手里,导致历史上的爱国思想往往与忠君观念混同在一起,使旧时的爱国主义带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许多杰出的人物和他们的爱国思想、爱国行为,无疑应该受到后人的景仰和纪念。在过去旧的社会制度下,不但许多爱国的有识之士无法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难以实现报国之志,而且许多忠诚之士也往往落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惨下场。爱国诗人屈原沉汩罗以明志,抗金英雄岳飞饮恨惨死,守边爱国将领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冤杀,民族英雄林则徐被充军流放,以及义和团遭到清政府的愚弄、利用和出卖等令后人唏嘘扼腕的历史,都反映出旧时代爱国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对历史上爱国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正是通过民主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进而走向社会主义,为国家富强开辟了广阔而现实的前景,因此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是紧密结合、不可分离的,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以社会主义为其灵魂和归宿。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保证了国家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消除了国家与社会的对立状态,人民当家做主,国家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也永不再是专制君王的私产或地主、买办、军阀的统治工具。因此,社会主义时代的爱国主义就是完全地、彻底地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为他们谋求利益,为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创造条件。今天,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爱国主义,不但能够有效地保卫和谋求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利益,而且能够自觉地尊重和促进其他国家、民族的利益。我们主张任何国家、民族不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合作,互相学习、帮助,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和侵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崇高而美好的思想感情,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旗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力量。[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