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代,城堡及有城防城市的地位显著,既是防御壁垒,又是进攻利器。久攻不下的坚固城防往往会改变战争的走向。无法攻克却难于逾越的巨大城市,在封锁与反封锁的对抗消耗中,时而会迫使围城者不惜代价,祭出城堡战术,终至扭转战局。第一次十字军战争中,城堡在攻防两端都发挥出重大作用。东方城防与西欧截然不同,壁垒坚固,结构复杂。庞大的石制复合城防充分暴露了冷兵器时代攻城手段的局限,效率之低下。十字军几乎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安条克之役,战事焦灼,迫于情势,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十字军不得不开始利用筑垒来辅助围城。随后,以此为契机和伊始,百余年间,拉丁东方限于自身缺陷,因地制宜,不断新建各样城堡,将城堡变为攻防制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支点,以致将城堡从战术层面提升出来,成了关系生死存亡的战略核心。 一、土地与堡垒:筑垒重重的攻坚之困 中世纪战争多根源于土地,十字军战争亦如此。土地是农本时代最宝贵的财富,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土地是十字军的共同目标,“渴求土地应是促使尚武者加入十字军的要素”①。对贵族来说,“土地、财富,以及海外封土是主要的吸引力”②。中古时代,每处土地都是由其核心,即城市和城堡所掌控的,如R.C.斯梅尔言,“对一地有效持久之统治,仰赖于对当地有城墙城镇及城堡的占领”③。攻略城堡、城市是衡量功绩成就的标准,如以耶路撒冷宗主教之名写给西方教会的信中所提到的,“欣喜的是,上帝在罗姆(Romania)和叙利亚取得了胜利,其教会取得了40座重要城市,200座城堡”④。总之,第一次十字军战争基本是围绕着对筑垒的围困、攻伐展开的。 东方城堡在建筑方式及结构上,与西方是截然不同的。面对重重筑垒,十字军举步维艰,进退维谷。初到东方,他们就被拜占庭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深深震撼,福尔彻震惊于它的辉煌壮丽、气势磅礴、金碧辉煌。⑤登陆小亚后,面对尼西亚,艳羡就转化为了惊愕和恐惧。眼前的尼西亚城,壁垒森严,有高大的城墙和塔楼,是源自古典时代的坚固城池。尼西亚城前,“马匹跳跃奔驰,一些人魂不守舍,惊叹塔楼和坚固至极的城防,还有那双层的城墙。”⑥尼西亚城防在4世纪被拜占庭加固过,城墙有4罗马里长,据说有240座塔楼。⑦它具有双层城墙,外有壕沟,且享有地形优势,西侧紧邻40公里宽的阿斯坎尼湖。⑧若非拜占庭人提供舰船支持,十字军根本不能对这座城市形成合围。初到小亚,十字军发起猛攻,但6个星期的努力进展寥寥。 中世纪的攻城总是困难的。依靠简单而原始的扭力,甚至人力牵引,投射石制弹药,或许能损害木制围墙,但对巨石砌成的城防,几乎是无效的。依记载,他们在尼西亚准备了大量攻城器械,有塔楼、遮棚、攻城槌、投石机,⑨结果还是“进攻乏术”⑩。伯爵雷蒙德造的数架投石机,连续数日攻城,不过撼动几块砖石,造成些许裂缝。(11)阿尔伯特承认,“攻城器、投石机,还有人的攻势,都没法伤害到城墙,努力、勇气全都是白费”(12)。最终,靠着拜占庭的策应,城内突厥人投降献城,十字军才得以过关。在乞里齐亚,拉尔夫记载,重镇塔尔苏斯同样壁垒坚固,坦克雷德远远望去,“惊叹于塔楼之高,城墙之广,房屋之大”(13)。十字军束手无策,最终,同样是靠着威胁及议和得到的这座城市。 第一次十字军战争中,最庞大、坚固的城市非安条克莫属。这座城市自古典时代就屹立于叙利亚北部,城防坚固至极,之前从未被人力所破。基督教史家对它的宏伟壮观,坚固城防印象深刻,记载丰富而生动。阿尔伯特反复强调它的宏大壮观,固若金汤,称其“无法为铁器或投石所毁,是以闻所未闻之法,不可计数的石料、庞大砌石结构修筑而成”(14),更说它有塔楼360座之巨。(15)安条克城同样是双层城墙构造,阿尔伯特注意到,法兰克人将这座城市的外墙称为“barbicanas”,即外堡。(16)拉尔夫也提到过外墙的概念,“亦称为外堡”(17)。这种双层城墙应是近东巨城的普遍特征。福尔彻亦认为,“它永远不会被外来之敌攻占”(18)。十字军的首领之一,布洛瓦的斯蒂芬在写给妻子的信中惊叹,“安条克城极广阔,受难以置信之力所筑壁垒的保护,根本是坚不可摧”。(19)安条克城,公元前300年由塞琉古一世修建,以其父命名,古典时代就堪称巨大,拜占庭皇帝曾大规模加固过它的城墙。后来它历经磨难,地震、波斯人的侵袭,乃至阿拉伯的征服,逐渐衰落,但城防依旧坚固。拜占庭人10世纪曾一度夺回这座城市,并加固了壁垒和城防。现代考古调查表明,它曾留存至少60座塔楼。(20)它地理位置极佳,体现了东方城防对地势的巧妙利用。城市建于奥龙特斯河东岸,西南侧的大门与河水相邻,又称桥门。河流成了天然屏障,城市西面,尤其是向南面延伸的部分几无处布阵。城池是依山而建,东部处于山峦之中,海拔512米,最高处坐落卫城,据险而守。城墙沿山脉而上,绵延于峭壁之上,高低落差明显,难以攀爬立足。南面城墙临深渊,无法靠近。城中还有一条溪流穿过,可保城内饮水和卫生。综上,安条克城可谓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