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各类“动物”式育儿法

作 者:
冯桃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亲子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6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这些“动物”爸妈,你见过吗?

      虎妈:美籍华裔母亲蔡美儿将父辈的森严家规一脉传承,和两个女儿约法N章。她为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采用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

      狼爸:萧百佑宣称“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家里常备藤条和鸡毛掸子。他让孩子们从小背《三字经》《弟子规》,背不上来就要揍人;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自由上网,不准随意开空调;他说,孩子是民,家长是主,打是一种文化;他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

      鹰爸:何胜烈让自己四岁多的儿子只穿内裤和旅游鞋,在美国纽约零下13度的暴风雪中奔跑,此刻正值北京时间年三十晚上,国人欢度除夕的喜悦时刻,男孩带着哭腔哀求“爸爸,抱抱我”,但其父亲却依然坚持让他趴在雪地上做完一个俯卧撑才罢休。

      猫爸:常智韬认为教育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他主张个性化教育,家长要宽容,善于和子女沟通,不替孩子做选择。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多给孩子一些自由权,多一些自己做决定的事情。最终他的女儿考入哈佛大学。

      羊爸:彭成离婚时,女儿不到六岁。小学六年,他没有检查过女儿一次家庭作业、报过一个辅导班,被戏称为“全校最不负责任的父亲”。父女俩感情相当好,女儿有什么事情,总会主动跟爸爸商量,彭成也是用“商量”的态度对待女儿,很少动用父亲的权威。用女儿的话说:“我是最全校最自由的孩子,也是最听话的孩子。

      凶猛PK温柔,家庭教育应当何去何从?

      随着“虎妈”“狼爸”“猫爸”“鹰爸”“羊爸”等各类“动物”爸妈的先后登场,家庭教育何去何从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更是让这家庭教育的战场扑朔迷离,家庭教育应当何去何从,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成人成才呢?

      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望子成龙的梦,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在越来越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虎妈”“狼爸”的横空出世,再次将“棍棒教育”摆在面前。用高压、严厉得近乎残酷的教育方式,来促使孩子成才,这样的做法真的对吗?孩子考进了名校,就一定是成功了?棍棒教育在网上引来了诸多评论,其中持批评态度的占了多数。

      教育专家表示,“狼爸”和“虎妈”的做法如出一辙,是对孩子一种强悍的管制,如果按他们书中所写的方法来管孩子就能成功,那么教育就变得太简单了,天下父母都可以是“成功父母”了。“猫爸”和“羊爸”的例子也告诉我们不用棍棒教育,孩子一样能上名校,但是这种“放羊式”的教育同样也受到很多家长的质疑:“孩子喜欢做就做,不喜欢就不做。要发展孩子的个性。只要孩子需要就满足,以孩子为中心。”过度的自由和松散,孩子一定能够发展得好吗?很多人心中也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困惑中的家长们只是在寻找一条出路,无论通过怎样的方式,目的总是一致:让孩子出人头地。

      “动物”式育儿,该如何解读?

      面对种种“动物”式育儿方式,应该如何理解和运用到实际家庭教育当中呢?这是无数家长的心声。

      理性看待各类“动物”爸妈

      对于这些动物爸妈的教育故事,家长应该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耐心读一读“虎妈”“狼爸”的育儿经,仔细听一听“虎妈”和“猫爸”各自的家庭教育故事,其实你就会发现,主张“给予更多自由”的“猫爸”,在“像猫一样温柔地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圆舞曲”的同时,也有非常严厉的一面;而坚信“教育就要严格”的“虎妈”,在“严厉得近乎偏执,要求得几近苛刻”的表象背后,也隐藏着一颗温柔和慈爱的心。因此,要学会辩证地思考和看问题,正如“虎妈”自己所说的那样:“美国的教育太宽松了,所以需要严厉;但中国的教育已经很严厉了,家长就需要放松对待,关键在于平衡。”

      家庭教育是个性教育,不可复制

      每个家长都应把注意力放在观察、了解、研究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家庭上,千万别老去比较、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狼爸”萧百佑认为“打的教育”后面,隐藏着一个“规矩教育”:他不是无缘无故地打,也并非发泄情绪地打,他事先给孩子定了规矩,一旦违背,才会受到惩罚。而“羊爸”的家教经则可概括为:平等、快乐、感恩,并坚持与孩子做朋友。无论哪一种教育方式,家长们切记不可复制,虽然这些动物爸妈的教育方式目前来看是成功的,但是不见得适合自己的孩子,所以家长在选择教育方式时需谨慎。

      孩子是独特的个体,教无定法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特点,因而他们应对外界的方式也千差万别;教育的客体——环境,每个家庭的人员结构、地域背景、文化氛围都不一样,因而它们对孩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而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比如,对待比较内向、敏感的孩子,需要细致一些、温和一些的方法,帮他自悟自省;对待比较外向、好动的孩子,不妨严厉一点,既给压力,又给机会,让他发挥潜力;对待注意力容易分散、粗心大意的孩子,就要狠抓习惯培养,坚持意志训练,从小事从细节抓起。有针对性地施教,才能有成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