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学会与同伴相处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6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三年级的小西是一个皮肤黑黑的小男孩,每天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后排的座位上,上课从来不主动举手,偶尔会露出略显羞涩的笑容,同时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外表平凡的小西绝对非同凡响,因为他常常被同学告状,告状频率为全班第一。不是损坏了别人东西,就是打了别人,每次问他原因,他总是一脸委屈地吐出一堆理由,这堆理由的潜台词是:都是同学们来招惹我,不是我的错……

      一天,女同学小玲发现小西下课的时候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觉得挺好奇,也凑上去看书,无意间把手放在了小西的桌子上。

      “啊!小西打我!”一声尖叫传来。

      “我就站在这儿看小西的书,小西就打我的手。”女同学很委屈地说。

      小西也不甘示弱地站起来申辩:“是她先把手放在我桌子上的……”

      老师很生气,对小西说:“小西啊,你一拳打走了一个朋友!”

      小西一言不发地看着老师,眼里满是疑惑。

      事后,老师请来小西的父亲说明情况。半小时的谈话,小西父亲一直沉默不语,顶多是点头,“嗯……嗯……”表示认同,然后一直皱着眉头。谈话结束,小西父亲带着儿子悄然离开。连一声谢谢都没有留下,父子的神态极其相似。

      几天后,老师从小西母亲口中得到了答案:父子俩的脾气一模一样,非常倔强,而且不善于与人交往,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母亲不知道该怎么让父子俩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教小西好好与同学交往,不要那么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案例提供:杭州市长寿桥小学钱薇)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刘文)

      一、造成小西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1.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小学三年级的儿童正处于道德发展的他律阶段,对于是非对错的判断更多的是源于老师和家长的教导。本案中的小西经常犯错误,但是每次总要在别人身上找原因,这是因为小西还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此时老师和家长就应该给小西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让他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及时改正。此外,小西在学校里总是被告状,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发展心理学的许多研究表明,一些年幼儿童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不能认识到他人的想法、意图和情感,而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儿童彼此处于平等的地位,他们需要逐渐学会与同伴合作、协商,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最终发展出观点采择能力、角色扮演能力、移情等社会能力。沙利文在1953年阐述友谊的功能时,认为友谊促进了人际敏感性的发展并为以后恋爱、婚姻和亲子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原型。本案中的小西不能很好地处理同伴关系,正是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态度的表现。

      3.从老师和小西家长随后的谈话中不难看出,小西很大方面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不善于与人交往,不考虑别人感受。家庭作为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场所,理应受到重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会影响着孩子,父母养育子女的过程,就是对孩子启蒙教育的过程。由于亲子关系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因此,无论儿童做(错)了什么,都会得到父母的接纳,而且亲子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权威—服从”的关系。与此不同的是,同伴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互惠的关系。在同伴交往中,儿童不得不靠自己的社会交往技能和优点来赢得其他小朋友的认同,获得属于自己的地位,他们必须学会如何有效地加入其他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中,必须学会如何与其他儿童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说服别人并寻求其他儿童的支持和帮助。研究发现,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往往会表现出破坏倾向、攻击性、敌意及不合作,或者态度冷漠、行为退缩等不良的社会交往技能,而这些恰恰是有效的同伴交往的绊脚石。

      4.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是教育家长自己做人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小心翼翼,平稳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柏拉图说过,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家长如果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孩子会因此走很多弯路,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方面,儿童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获得人际交往的一些基本技能,并寻求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这为儿童日后同伴交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儿童对父母依恋关系的性质也将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研究发现,与父母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很可能“辐射”到与同伴的交往中,使儿童很难与其他小朋友形成正常的、安全的关系。由于本案中的小西父亲没能很好地给孩子树立良好的与人交往的榜样,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小西在学校中的糟糕表现。

      二、辅导方法和建议

      1.正确认识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家长应明确,同伴关系不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和延伸,儿童在家中形成的自我中心状态,只有在与儿童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如何抑制自己内心的侵犯活动,控制不适当行为。所有这些交往技能只有在儿童与儿童的同伴交往中才能得到发展,而在儿童与成人的关系中是不可能充分发展这一点的。

      2.尊重儿童的同伴关系,创设情境,培养孩子对社会交往的认知。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同伴关系虽然不稳定,对象易变化,但同伴关系作为一种需要是恒定的。因此,家长应关心他们的交往活动,精心保护孩子们的同伴关系,教育儿童互助互爱,团结同学。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创设同伴交往的情境,让儿童思考如何解决故事或游戏活动中的社会交往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恰当的,哪些行为是难以容忍的。仅仅告诉儿童“正确地做”是不够的,还要告诉儿童“如何正确地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