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332(2015)03-0056-08 任乃强(1894-1989),字筱庄,四川南充县人,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民族学家。早年考入北京农业专门学堂,攻读农业经济地理,并由地理学而及历史学、民族学之研究。任乃强国学根底深厚,治学讲究经世致用,在民族学、历史地理学、“格学”等领域都颇有建树,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民族团结和学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①任乃强一生之治学基本集中在西南地区,学界就任乃强的学术研究概况已多有论述,②然鲜有就其历史地理学之研究做专门探讨,本文兹就其在西南地区的历史地理研究方面略作梳理,疏漏之处尚祈指正。 一、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 任乃强学识渊博,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民族学家,平生致力于西南及边疆史地的研究,长年奔走于西康地区。③就历史地理学而言,其一生治学大体涉及康藏历史地理、巴蜀及西南史地、历史地图的绘制以及民族、物产等方面的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 (一)康藏历史地理研究 1949年以前有关藏区地理的出版物计有十数种之多,在藏区人文地理方面的研究尤以任乃强为代表,他的《西康图经》之《境域篇》、《地文篇》、《民俗篇》三卷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④他“弃安适之生活,赴康考察,于是得有长时间与土著各民族接触,研究其语言、历史、情俗以及生产消费、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各个方面。以历史地理学之方法探究康藏民族之社会发展历史,……六十年来,所有论著莫不围绕康藏民族问题”。⑤“自来言康者,此为最矣”。⑥他勤于考察并时常案之于文献,对康藏地区的历史地理变迁多有考证界定。他认为“多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就‘藏地三区’这一民族地理概念来说,‘多康’指的是卫藏、阿里地区以东,包括青、甘、川、滇藏族地区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就狭义来说,它具体指的是卫藏和多麦之间的这一藏区”。⑦同时,除了对西康江河异名的疏证外,他对康藏名称及其境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也有精辟的见解,针对近代以来中国人受西译之书的混淆,以讹传讹,以至于对康藏地区的境域和民族都认识模糊这一状况,任先生都一一予以指正。⑧他认为藏人将藏区地形分为塘、捉、冈、陇四类不符合自然地理之原则,不能包举地形之全部。随着其阅历增多,“渐得藏区异地相似之点,于是类别地形得其组织定型”。以三千米为准绳,将西康高原分为高原之部(三千米以上)和峡谷之部(三千米以下),高原之部进一步划分为雪岭、草原(高原草场)、浅谷(高原农地),峡谷之部进一步划分为冈(三千米以下之山巅)和深谷,最后,再根据不同的地形下垫面状况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十一种小类型。⑨任乃强对康藏地形的科学分类,为后进学者的康藏地理研究提供了借鉴。 (二)巴蜀及西南史地研究 任乃强对巴蜀及西南史地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巴蜀州县地名及建置沿革考释、历史史实的澄清和对巴蜀历史地理文献的研究上。 他对巴蜀地名的考释主要是针对成都、重庆等大城市以及除大城市以外的温江、绵阳地区、内江、乐山等地地名来历和发展变迁做出疏证。⑩同时对西南地区的史实和交通也有深刻的论述,他认为“庄硚是顷襄王时入滇,则所取道为溯江溯沅”;(11)“蜀枸酱入番禺路,为剥隘、右江一路,不可能是其它三路,唐蒙所言之牂牁舸江即今之南盘江与西江之称”。(12)在张献忠屠蜀这一历史事件上,任先生认为,明末蜀人大量死亡的原因及责任不能只归咎于农民军,“农民军固恃人肉为粮,明兵实亦相掠而食”,蜀地人口大量损失的原因也有地理方面因素的存在,因为“四川号称天府,历来为人口稠密之区,然对外交通不便,每值长期兵燹,妨及农事,则常以饥荒成浩劫”,史学研究者没有进行缜密的考察就凭主观直觉妄下论断,“徒欲褒扬所谓忠义,记载遂多失实竞以浩劫全案,归罪于献忠一人”。(13) 《华阳国志》是一部关于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任乃强认为《华阳国志》是地方史一鸿篇巨制,又认为地方志几百种莫不推《华阳国志》最为典型。(14)1960年以后,任乃强发愤撰写《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他花了30多年的心血完成了这部150万字的巨著。他参阅了30多种版本及大量的文献典籍,拾遗补缺、诠释注解并插图30余幅,由于其谙熟西南史地又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和自然科学知识,纠正了前人诸多讹误,赢得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这部著作被称为“西南古代史之百科全书”、“《华阳国志》之定本”。(15) (三)西南历史地图的绘制 任乃强喜欢搜集关于川边之图书,而地图尤备,“十年以来,颇有收获,而地图尤备……属线路图者十种……关于木雅贡嘎之地图四种……市落部分地图五种,地图集两种……单幅泸定县全图三种,共得泸定地图四十四种”。(16)他搜集有川康地质图、川边新图、川边地图、川边土伯坦图、川边各县舆地图等44种有关川边的地图。他不但对这些地图按照地质、交通等内容做出合理的分类,而且还对其底图、着色、印制技术、图纸材料等方面作出科学的评价,为以后的川边地图绘制提供参考。(17)在此基础上,其对康藏地图之绘制亦倾注了大量心血,所绘之地图总是力求科学精确,“近编绘十六区地图,用实测经纬度定点,再依据若干中西探险者与实测者之地图、地记组织填绘,其各部落界线均经绘出,面积数字可按缩尺推求,因尚未借得测面积器,尚不能分别列出”。(18)而五十万分之一的康藏全图是用印度测量局绘制的十万分之一地图为蓝本,参合前人绘制的地图及自己考察绘制的各县地图纂合而成,收集很多处测高点,并绘有等高线等。(19)地图的搜集、编纂成为任乃强有关边疆民族史地著述的一个重要领域,实自有感于在西康考察中面临的地图匮乏之弊。自1928年起至1936年9月,其共收集相关地图380余种、920余幅,为以后编绘地图的需要,他分总图、部分图、县区图、邻境图四类编号造册,为统一体例撰写了《西康地图谱》,成为其制《康藏标准地图》的基础。任乃强还结合当地政工人员的协助,绘制了县乡镇村图,最后绘成百万分之一的《康藏标准地图》和十万分之一的《西藏分县地图》。(20)这张用现代圆锥投影法、经纬度定位,汉、藏、英三种文字对照绘制成的我国第一张百万分之一《康藏标准地图》和十万分之一《西藏分县地图》填补了我国地图学上的一项重大空白,也为我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起到重要作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