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尤其是对自己。可是,有时候,出于某种动机,父母又会手把手地指导孩子撒谎。 在游乐场,一位妈妈嘱咐儿子“到了门口,如果有人问你几岁了,你就说3岁。”“可我已经5岁了。”“5岁就要买门票了,3岁还是免费的。”“要是他们看出来我是5岁怎么办?”孩子有些害怕。“不会的,”妈妈安慰儿子,“进门他们不见得会问你年龄。免票省下的钱,妈妈给你买冰淇淋吃,好不好?”孩子听说有冰淇淋吃,高兴地点点头。 过了一会儿,在坐海盗船的地方,孩子妈又开始嘱咐:“想坐这个的话,等会儿你得告诉他们你6岁了。因为这个船规定6岁以上才能坐。” 为了能省点儿票钱,或者能玩上按规定不能玩的项目,这位妈妈亲手教会了孩子睁眼说瞎话。且不说“道德”“品质”那些高大上的字眼,单是对孩子情感世界造成的困惑和不安全感,就已经得不偿失了。 除了为换取小利,让孩子对外人撒谎,有时父母还会教孩子对亲人讲出所谓的“善意谎言”。 一天我看到楼上邻居的儿子、儿媳和小孙子在单元门外。小男孩儿嘀咕着:“我能只看奶奶,不吃饭吗?我不喜欢吃奶奶做的菜。”爸爸不同意:“奶奶就盼着我们来,辛辛苦苦做了一大桌菜,你怎么能不吃呢?你不但要吃,还要说真好吃!” “真好吃”这类“善意的谎言”,在我们中国人的大家庭里更为常见。善意确实应该有:奶奶为迎接儿孙,马不停蹄忙活出一桌饭菜,谁都不忍心泼冷水。可是谎言也确实会带来问题:误以为孙子最爱吃自己烧的鱼,奶奶会乐此不疲地继续做鱼;对孩子来讲,每次相聚都会伴随着不情愿的压力。这样的亲子关系和祖孙关系,健康吗? 真希望那个爸爸听见孩子抱怨菜难吃时,多听听孩子的理由。比如问问他:“哪个菜你不喜欢啊?”“是太咸,太辣,还是没味道?”“有没有喜欢吃的菜啊?”等等。掌握这些信息后,再跟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口味不同,家里其他人既然觉得没问题,那么你可以选择少吃点儿。而且可以教孩子婉转地告诉奶奶:“这个红烧肉挺好吃,可是这鱼有点儿咸……” 这样做,父母始终和孩子有共识,既没有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又让他学到了尊重别人,还锻炼了沟通交流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