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撤县(市)设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郇(1964-),男,江西南昌人,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教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E-mail:lixun23@126.com,广州 510275;徐现祥(通讯作者)(1975-),男,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E-mail:lnsxuxx@mail.sysu.edu.cn,广州 510275

原文出处:
地理学报

内容提要:

撤县(市)设区是通过打破行政区经济,减少行政区边界,实现以地级市为基础的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采用政策评估的常用工具——倍差法,对中国1990-2007年的撤县(市)设区的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撤县(市)设区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约5年的短期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人均GDP增长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人均消费增长率等方面,对人均道路面积和人均公共汽车数量的增长率则是先抑后扬,对相邻城市的经济增长则具有约2年的短期促进作用;并以佛山撤县(市)设区为案例,分析了短期促进作用的来源和长期激励消失的原因,认为基础设施投资是政府在撤县(市)设区后的主要行为,以此带动产业转移和房地产消费,进而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由于撤县(市)设区削弱了地方政府的发展权限,向上级政府集中了资源的控制权,使得地方长期经济发展的激励消失。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06 期

字号:

      修订日期:2015-01-24

      DOI:10.11821/dlxb201508002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撤县(市)设区成为中国一个新的区域经济现象。1990-2000年中国共有214个县撤县设市、78个县级市升格地级市,仅有34次城市撤县(市)设区,而2001-2007年,全国只有24个县级市升格地级市,没有一个城市撤县设市,但却有48次撤县(市)设区(图1)。

      

      图1 1978-2006年中国行政区划调整的类型与频率

      Fig.1 Types and frequency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in China in 1978-2006

      如2000年国务院批准广州市撤销花都市和番禺市,设立花都区和番禺区,广州市政府直接管辖的范围从1443.6扩大到3843.43。2002年国务院批准佛山市撤销顺德市、南海市等4个市,设立顺德、南海、高明、三水4个区,佛山市市政府直接管辖范围由原来的77.4,扩大到3813。2001年江苏苏州市撤销吴县市设立吴中区和相城区,面积扩大了1227;杭州市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城区面积扩大了2385 ;到2003年,福建厦门市所辖1569已全部撤县(市)设区。2009年国务院批准将上海原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新浦东面积扩大到1210;2009年国务院批复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方案,把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并入新设立的滨海新区,调整后的天津滨海新区,规划面积达到2270

      撤县(市)设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项政策。撤县(市)设区扩大了上级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打破了县市之间的行政区障碍,通过对导致市场分割的行政区经济打破,整合碎化的政府资源[1-3],与区域一体化打破贸易障碍,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含义是相一致的。由于这种现象是地级市内部行政空间整合过程,相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省与省之间的区域一体化范围要小得多,其实质是基于地级市内部的市域经济一体化。

      本文所关注的问题是,基于撤县(市)设区是不是有效?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区域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4-6],那么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否同样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呢?

      1.2 行政区划、市场分割与经济一体化

      行政区经济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现象[7],特征是构建以行政区边界为范围的独立经济体系,因此,行政区边界是建立统一市场的最大阻碍。行政区边界的数量越多,市场分割程度越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低。在区域一体化的研究中,行政区的边界效应已经成为度量区域一体化程度的重要指标[8-10]。

      行政区划调整通过行政区政府的管理权限的变化影响行政边界数量。从行政区划的类型来看,撤县设市和升格为地级市是加强原行政区政府独立管理权限,增加边界数量;撤县(市)设区是把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县级市改为地级市的派出机构,是削弱县级市权限的体现,使行政区数量减少,体现地级市政府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意图。

      20世纪90年代,财政分权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财政分权通过赋予地方政府独立的利益主体资格,激励政府行为与经济发展保持一致,促进经济的增长[11]。从行政主体的角度看,财政分权通过放权增加了行政区边界,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具有相对独立财政权利的县级市和地级市的数量越多,行政边界的数量也越多,直接促进发展主体的增加,进而促进整体的经济增长。

      但是,行政单元的增加会导致市场分割,这一观点与经济学家从地方保护视角对财政分权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他们认为财政分权一方面建立了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但出现了行政区经济,导致市场分割的出现,阻碍经济一体化的过程[12-15]。

      事实上,到21世纪,中国普遍存在地方行政区经济产生了市场严重分割,并阻碍了市场一体化的过程[12,15-17]。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即使地级市内部,由于县(市)级的具有较多的独立权限也同样出现市场分割或管理“碎化”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撤县(市)设区成为减少行政区边界数量,打破行政区经济,从而实现经济一体化过程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