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伸手要钱作为奖励怎么办?

作 者:
来虹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少年儿童研究:家教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的儿子9岁了,各方面都不错,学习从来不用我操心——在班上还是个小干部。但是,有一个问题让我担心,这孩子好像太喜欢钱了。每天上学不迟到、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表扬了,他都要伸手要钱作为奖励。帮忙倒垃圾、扫地之后,也要伸手要钱。若是不给,他就非常不高兴,说我们欺骗他,再也不相信我们了。仔细想来,他四五岁的时候,爷爷奶奶接送他上幼儿园,可能是当时他哭得没办法,爷爷说:如果不哭就奖励一块钱。之后,孩子无论做什么都想要钱,而且胃口越来越大。如此下去怎么得了?

      朱虹;倾听这位家长的描述,仿佛看到了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的现场。

      家长觉得“孩子太喜欢钱了”,很是担忧,我却认为孩子喜欢的不是钱本身,而是好行为得到了钱的印证,伴随着好行为而来的钱让他的付出显得更加超值。此处的钱,小时候或许是一个亲吻、小贴纸、小礼物,总之是额外得到的奖赏,是家长有意无意与孩子行为建立了联系的东西。不同的是,钱的刺激当然更大,因为成人都很看重它、都在使用它。

      家长的描述揭示的另一点是——孩子还喜欢与家长一起来玩控制与反控制的游戏,给或不给钱导致的高兴或抱怨,金额不会太大也关涉承诺和欺骗主题,每一次都仿佛在上演一出家庭戏剧。

      如果喜欢钱,孩子似应更在意钱的数值增加或者钱能带来的物质利益,而不是与成人的角力。不知这样分析,能否帮家长有更多发现、给家长更多思路呢?

      家长谈到了事情起因。确实,有可能就是从那时开始,因为家长喜欢的行为得到了钱的强化,孩子便将行为与钱建立了链接。或许缺少更丰富的强化物,如小红花、肯定与鼓励、自由游戏时间等,孩子便固化下这种链接。

      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打破反射链接,完成新的创建。家长以往做过哪些努力呢?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呢?

      首先,逐渐剥离好行为与钱的关系,增加对他的肯定、鼓励与欣赏,分享他做事的过程,及做好各种事情带来的荣誉感、喜悦感、自豪感。告诉孩子,“每天上学不迟到、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表扬了,帮忙倒垃圾、扫地”等等这些,那是你要做的事,与钱无关。可以请他思考,如果没有钱,他是否愿意继续保持好行为?如果不想继续保持了,他打算怎么做?可以探讨好行为给他带来的诸项收益,让他认识到钱只是其中之一。

      其次,每月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或者从周给调整到半月给、月给,视需要而定。

      家长想必受不了“欺骗”这样的指责,受不了不被孩子相信的状况,结果就被孩子的话骇住了。家长需要反思的是,自己骗孩子了吗?自己值得相信吗?如果孩子是在与家长进行权力斗争,那么,胃口增长是个过程,在这段日子里家长做了什么呢?

      有的孩子认为家长每天出去工作,能挣工资,还能随意花钱,觉得自己做好了自己的事情,也该挣钱,也能自由支配钱,期望的是一份平等和公平。那么,家长就需在这两个词上做文章,澄清孩子的认识,以切合实际的平等和公平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懂得孩子,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