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时空的融合:可穿戴设备时代的青年交往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佩,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王梦瑶,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可穿戴设备是移动社交应用的又一新生力量。对于追求时尚,将技术看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青年人来说,可穿戴设备构筑了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本文详细分析了青年利用可穿戴设备获得量化反馈及自我展示两个特点,解释了可穿戴设备会引发未来青年交往中身体可视化、自我监控与他人监控并存、隐私泄露的可能性。本文认为,可穿戴设备会进一步促成人、技术与时空的融合,为青年搭建个人信息平台,青年个人与他人、群体及社会的关联方式会有新的改变。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可穿戴设备是经过便携化设计,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具有独立智能操作系统的人机交互计算设备。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移动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过去只有在《007》电影里才具有的高度便捷性的移动设备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从Google眼镜、苹果手表、耐克智能运动鞋,到各种智能书包、配饰、服饰等,可穿戴设备已经悄然渗入我们的生活中,对人们的感知和交往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信息技术与新兴网络产品具有高度敏感性的青年,更是可穿戴设备的重要消费群体,可穿戴设备在休闲、时尚、健康等方面为青年营造了新的消费和社交模式。本文将从媒介环境发展与青年社会交往的角度,来分析可穿戴设备营造的社交沟通环境,青年在这个环境中的社交特点,未来可穿戴设备将会把青年的社会交往导向何方等问题。

       一、可穿戴设备:流动社会与网络化交往

       可穿戴设备源于“互联网化”浪潮的推动,这个浪潮声称互联网让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和便捷。互联技术的发展也号称,个人计算机,除非和个人、社会以及文化自我能更深度结合,否则就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机器。可穿戴设备早有雏形,但由于移动网络还没有普及,又受到处理器性能以及材料工艺等硬性限制,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成本高昂,因而得不到众人的关注。但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技术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生活当中的技术慢慢地走向大众化、商品化,人们早已适应各种技术化的产品,也习惯了在自己的身上携带越来越多的便携式、个人化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正是在这一时刻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可穿戴设备得到青睐,一方面是流动社会和都市生活的需求。流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人、物以及观念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流动,呈现出复杂的互动关系。个人的物理流动和社会流动已经变得十分普遍,而与之相伴而生的媒介,也根据人类“游走”的状态,铺设了虚拟信息流动的空间,让流动的人能够更好地管理各种生活内容。都市生活是流动社会的一个重要缩影,特征是瞬息万变,“流动”是变化的动因,而流动带来的沟通交往需求则引发了媒介的一次次变革。正是为了应对社会变化和人类的需求,不断升级换代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步步渗入我们的生活,可穿戴设备成为一种倡导适应流动生活方式的产品,让它们对我们的个人生活进行更深层次的渗透。它所具有的时尚感和科技范,吸引了众多青年的关注。

       可穿戴设备得到青睐,另一方面和整个社会交往的网络化有密切关系。当前,受到社会流动和技术变迁的影响,整个社会变得更为网络化。先是互联网技术让人们在网络虚拟空间连接,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在其中绽放出新的图景;社交网络技术和服务的出现,让虚拟关系和现实关系得到了互相呼应;而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使得更多的信息、数据得以跨越边界,更为开放地集聚起来。当前,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应用的兴起,打破了原有围墙和边界,人们使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成本与壁垒都在逐渐降低,汇聚、存储、组合数据并进行再分析的能力超过以往。所有的这些都预示着人类社会和网络社会的相互交融,而在应用层面上则是人类社会交往的网络化程度更深,而技术的痕迹则更加隐退但更为精细。可穿戴设备,尽管目前还处在兴起阶段,但是它的愿景隐含着对网络化生活的概念化:通过科技空前地挖掘、释放关于个体的信息,获得机器及他人的反馈,形成网络化的知识,引导我们更快地做出更好的选择,引向更为便捷的生活。

       由此,可穿戴设备为我们的生活搭建了新的行动和社交场景:个体化的设备成为一种时尚选择,人们会更多地从设备的展示性、社交性来采纳它们;身体变成我们和外部世界接触的界面;信息技术隐退幕后,成为能够识别不同场景、反馈不同信息的桥梁,协助人们的社会生活。对于青年群体来说,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健康的选择,还是一种昂扬向上,迎接变幻莫测生活的态度。在众多可穿戴设备的广告中,我们看到置入加速传感器、陀螺仪、蓝牙等的运动鞋,记录青年人跑步向前的各类信息,指引青年人奔向美好的前方;装上光伏薄膜带吸收太阳光为手机充电的外套,显示青年人不一样的选择……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可穿戴设备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概念和生活场景的建构。

       二、青年利用可穿戴设备交往的特点

       在艾瑞咨询集团的调查中显示,社交应用的主体为30岁以下的青年人群[1]。在其他相关调查中,也显示了青年群体是新兴技术和产品的早期采纳者和重要消费者。可穿戴设备作为社交应用的一个延伸,很自然地将青年作为重要的潜在消费者进行市场定位和营销。从众多的媒体宣传和个人使用的情况来看,青年利用可穿戴设备交往有如下两个特点:

       1.可穿戴设备:流动中的量化反馈

       凯文·凯利和加里·沃尔夫2007年提出“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这一概念,指的是用实时测量或记录数据的方法,记录个人生活中诸如饮食、运动、睡眠等体征数据。目前,“量化自我”的概念与当下炙手可热、日趋流行的可穿戴设备结合起来,同时依托强大的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工具,为评估、考量用户的阅读效率和成绩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指标[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