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同时阶层固化趋势逐步增强。关于底层向上流动的问题,一时间引发了许多讨论,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一些研究表明,社会底层通过教育向上流动的可能性逐步下降,教育与其说是促进底层向上流动的工具,不如说是阶级再生产的手段。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刘精明,2006;杨东平,2006);低社会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内部分化中更多集中于低层次学校(刘慧珍,2007)。事实上,教育的阶层分化从一开始就发生了: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通过影响从小学开始的每一级分流的累积作用而影响到最终的教育分流(方长春、风笑天,2005)。最近几年一些关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研究,从制度层面探求了教育再生产阶级地位的具体机制。随着教育资源逐步向城市集中,农村教育不断衰落,同时教育成就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作用凸显,这致使底层子弟获取学业优势愈发艰难;随父母进入务工城市的打工子弟被排斥在城市公共教育体系之外,边缘化的教育和生存状态致使他们逐步放弃了学业,以反学校文化的形式“主动”地参与了自身的阶级再生产(熊春文,2009;熊易寒,2010;周潇,2011)。 本文关注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在农二代的社会流动/再生产中的角色。这里所说的农二代,我们界定为:农村户籍,父辈为农民或农民工,年龄在18岁以内的群体。对这个群体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其后的情况则较少关注。除了闲荡、务工、升入普通高中之外,进入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是“农二代”在初中毕业后的又一选择。在杨东平2009年对北京打工子弟的调查中,10%~20%的受访者初中毕业后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杨东平、王旗,2009)。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北京等一线城市职业学校招生的户籍限制也逐步放开;此外,社会上还出现了规模较大的面向底层的公益性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因素使得职业教育对农二代的吸引力逐步增强。可以推论,未来进入职业学校的农二代将不在少数。 作为农二代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作为连接义务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一个过渡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农二代的影响举足轻重。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职业教育的深入的社会学研究却不多。虽然也有研究机构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职业教育的调查,但也只是限于一些基本情况的描述,而缺乏对职校学生的近距离考察。农二代的职校生活如何影响他们对工作的体验和认知?以培育技能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能否成为促成农二代向上流动的有效渠道?或者也只是扮演着阶级再生产的角色?其中的机制何在?这些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概况 本文的资料来源于多种渠道:在此前一项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中,笔者走访了安徽省H县一所职业高中,对其老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从2011年开始,笔者追踪调查了一些在北京的流动儿童,他们从打工子弟学校毕业后进入到北京的一所职业高中,现在均已毕业并工作了一段时间。笔者也曾对北京一所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过短期调研。此外还有一些资料来自于笔者的学生对其从小的玩伴和同学的访谈,他们曾就读于家乡湖南省某县的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现在都已开始工作。 除此之外,我们于2014年对重庆和南京的两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之所以选择这两所学校,主要是因为进入的方便。这两所学校在文中分别以A校(重庆)和B校(南京)指代。在A校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72份,样本选取方式为在教学楼每一层随意抽取一个班,该班的所有学生即为样本。在B校,我们则按照专业抽取班级,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41份。除问卷调查外,我们对两所学校的教导主任、任课教师以及一些学生进行了访谈。 A校属于私立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于2002年,目前约有4000余名学生,被评为国家就业型职业院校示范单位,学校位于重庆某电子工业园区,以微电子、计算机技术为特色专业。南京的B校属于公办省四星级职业学校,建校于1956年,目前在校学生约有3150人,主要开设商贸、财会、旅游、烹饪和计算机等专业。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两校农业户口的学生占59%,非农业户口学生占38%。我们将农业户籍的学生圈定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农二代”(在下文的分析中,所有的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是指样本中户籍类型为农业户籍的学生)。A校学生多来自四川、重庆和贵州,农业户口学生占77.6%。B校学生多来自江苏和安徽,农业户口学生占36.5%。据B校的一位老师介绍,该校40%多的学生来自南京市的中下层家庭,另有40%多来自江苏的一些村镇,这与问卷调查的数据基本相符。 文中涉及的学校名称、所在地点和学校性质如下:A,重庆某私立职业技术学校;B,南京某公办职业技术学校;C,北京某公办职业高中;D,北京某民办公益性职业学校;E,安徽H县公办职业高中;F,湖南S县某私立职业技术学校。 二、学技术与混日子 在我们的调查中,当问到进入职业学校的原因时,60%的人选择了“没有考上普通高中”,59.7%的人选择了“想学一门技术”,“觉得上大学无用”、“父母家人的意愿”和“受周围朋友同学的影响”选择的比例分别为10%、13.4%和23%。初中学习成绩好而进入职校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这些学生或者是因为家庭非常贫困,或者是因为作为打工子弟,无法在父母务工城市读高中而又难以回老家就读。多数被访者说自己到初中阶段就“不想学”,“学不下去了”。有的勉强考上了高中,却不想去读,他们对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认为即使“混完”高中三年,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这时如果有职校的老师来学校招生,或者身边的朋友选择上职校,他们就很可能作出同样的选择,虽然他们并不了解职校的具体情况,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那应该是个学技术的地方。近六成的人选择了“想学一门技术”,这说明虽然进入职校多少是一种被动的选择,但是很多人还是期待通过职业学校的教育学得一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