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与自我污名:大学生身份表达与实践的二重性分析

作 者:
安超 

作者简介:
安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教师专业发展

原文出处:
北京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污名及自我污名文化,比如“屌丝”、高富帅、土豪等话语的流行,是犬儒主义在互联网时代新的表现形式,是现代性的后果,并代表着一种去经典化的社会认同。而大学生作为中国底层阶级的新来源,已成为自我污名文化的代表性群体,这说明“寒门再难出贵子”——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中的作用受到了挑战。然而,“逆袭”、“与土豪做朋友”等又反映了大学生自我污名背后的“反抗”或者矛盾性,自我污名文化的身份表达与话语实践存在二重性,体现了文化生产与阶层流动背后的多重动机和多重权力关系。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5 年 12 期

字号:

       “屌丝”、“屌丝逆袭”、“高富帅”、“白富美”、“土豪”等是中国70后、80后青年自我解嘲、自我宽慰、自我戏谑的网络话语,虽然不雅,但作为一个隐喻,对于理解青年一代的生存和心理状态,理解中国特有的社会潮流和文化现象有特殊的社会学意义。这种污名文化所反映的集体认知,不仅是文化问题,更是当下中国社会问题的折射,它并不是简单的情绪发泄,也反映了一定的现实社会矛盾,因此对于污名及自我污名现象的文化理解与意义阐释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没有话语,就没有社会现实;不理解话语,就不能理解我们的现实、我们的经历和我们自己”。①

       理解与阐释的目的并不是为污名翻身,也不是为庸俗代言,而是理解和阐释污名话语和文化背后的社会逻辑,理解和阐释此种话语下个体、社会结构、他者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建构,发掘个人的文化理解和实践逻辑,有助于揭示当下中国各种“污名”背后权力关系与价值逻辑发生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不同阶层间真正的社会认同和社会融合,促进社会阶层的良性流动。

       一、污名及自我污名的流行:新犬儒主义的文化表达

       污名及自我污名文化的滥觞,以“屌丝”话语的产生为代表,2012年11月3日,“屌丝”一词登上《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引发了网络和社会热议。在此之前,人们更习惯于用“草根”来作为底层人们的隐喻,然而,“屌丝”的产生将“草根”这种中性的表达污名化,并相应而生了“高富帅”、“白富美”、“土豪”等一系列污名词汇。董海军认为,网络话语建构下,“屌丝”主要用来描述在人力及经济等资源上相比参照群体不足的男性青年。其中,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外形相貌、教育水平、家庭背景等特质,经济资源主要是指财富的拥有状况。屌丝往往以在内质与外质资源上存在明显优势的“高富帅”群体为参照,并且他们往往自称弱者。比如屌丝往往使用“穷、臭、矮、矬”来描绘自己,在他们看来,爱情上只是“女神的备胎”;生活中是“奴才命”;未来发展上“永无翻身之日”。②总而言之,屌丝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李斌也认为这是“底层文化的言语表达”。③

       然而,这些词汇广泛流行后,其原意、适用群体、使用情境发生很大变化。比如,“屌丝”慢慢演变为一种社会性的自嘲,人们乐于品味小人物自己的故事,更爱看对“高富帅”的嘲讽。很多表面不符合屌丝定义的人,和屌丝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甚至“高富帅”们都在争相认领这一名号,比如作家韩寒,人气乐团五月天,球星李毅等。韩寒说,我是纯正的上海郊区农村“屌丝”;人气乐团五月天说,走下舞台我们就是“屌丝”;中国球星李毅说:“现如今的流行风尚改了,自嘲成为更高尚的生活方式,好像有返璞归真的意思,大家都不用活得那么虚伪。”

       对于污名文化的理解,现有研究的定位主要包括反抗传统的青年网络亚文化,阿Q文化,解构文化,新犬儒主义,等等。

       李超民认为,屌丝等话语的流行,是新型的网络亚文化,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网络语言文化,其边缘性、批判性、反抗性、开放性和娱乐性等都彰显了后现代社会文化特性……是青年反抗传统文化、彰显自身个性特点的工具。④他也指出,这种解构文化既有自暴自弃的颓废,也有蔑视主流的骨气。⑤王玉香也认为这是一种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与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⑥2012年,《新周刊》专门结集出版《屌丝传》来讨论这种社会学现象,并认为屌丝是一种新型的阿Q精神胜利法,“屌丝宁可貌似自我矮化的方式来接受现实,他们并非沉沦,而是以新的方式来取得跟社会、跟自己的和解”。程和祥认为“屌丝逆袭”只是阿Q似的自嘲、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和自我陶醉。⑦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新时期的犬儒主义。《现代性后果》里提到“犬儒主义指的是一种通过幽默或厌倦尘世的方式一直情绪上焦虑的模式”,⑧《新周刊》也称,“从历史线索来看,这是一种精神世界随遇而安的支流:你追名逐利,我自狂狷;你要做人上人,我安贫乐道;你有你的实力,我有我的精神胜利法;你追求崇高,我躲避崇高;你要你的成功,我要我的快乐……自称为屌丝的人,不是社会的负担,也不要博取任何通气,他们真实生活,也搜索各种正能量”。⑨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屌丝文化真的是“弱者”的武器么?很多强者也参与了它的建构和流行,“高富帅”们也常以“屌丝”自称。另外,污名文化真的是反叛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么?“逆袭”就是为了进入主流文化,可见,污名及自我污名文化比表面所表达的更加复杂。

       二、自我污名文化的代表性群体:大学生成为新的底层来源

       从各类污名词汇的产生来源和使用者来看,他们多是80后或者90后的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或是在校大学生。李斌认为,大学生是屌丝等污名文化的代表性群体,他们有认同其身体属性、心理属性、工作属性和群体属性消极面的倾向,愿意将自己归类于社会底层。不过到目前为止,大学生群体对“屌丝”及类似词汇所内含的各种属性还没有达成整体性认同,其认同区间值在30%~60%之间。

       李斌认为,大学生也是现阶段中国新的底层来源。超过50%的大学生高度认同污名词汇使用者的底层社会特征,并认为社会底层可以通过自嘲来实现某种程度的自我保护和认同,进而宣泄不满情绪,实现某种群体性的“狂欢”。这暗示着中国社会的底层已经将昔日“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纳入到其中,致使中国底层社会又有了新的来源。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