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道德风险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小锡(1951- ),男,江苏溧阳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经济伦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江苏 南京 210097

原文出处:
知与行

内容提要: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中潜藏着的并可能出现的与道德有关的危险境况即为道德风险。负道德、亚道德、零道德、无道德理念或社会状况下均存在着道德风险。道德风险的形成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要减少或消除道德风险需要有针对性的高效的综合治理策略:增强防患于未然意识,不给缺德行为滋生的土壤或生存空间;加快经济与文化发展,壮大抵制道德风险的力量;实现道德制度化和制度道德化,由制度限制并铲除产生道德风险的土壤;在道德教育活动中提升国民道德境界,增强抵制腐朽没落道德的能力;完善法制,有效打击形成道德风险的投机行为;建立应对道德风险的应急机制。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1-0037-04

       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由外国经济学学者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当时主要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的不讲道德的损人利己的危险行为。“道德风险这一概念起源于保险业”,它“泛指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代理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危害委托人利益而不必为其承担责任的行为”[1]78-79。而后主要出现在金融学和经济学界等,各自的解释均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为:要么宽泛地把经济风险均理解为道德风险,要么狭窄地把道德风险仅仅理解为缺德经济行为,甚至有的文章干脆把可能出现的社会及其道德问题与道德风险等同,等等。其实,道德风险有其自身特定的内涵,它应该是指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中潜藏着的并可能出现的与道德有关的危险境况。

       道德风险概念是指讲道德或不道德有风险,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风险涉及道德的生存和发展?笔者认为前后两者都可以涉及,但主要是前者。道德风险在我国学界暂时还没有作为常用词被应用,在一些学科领域还比较陌生。不过,道德风险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对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危害,它将导致“交易成本的提高和制度效率的降低”、“市场运行机制的失灵”、“社会道德秩序和社会公平的破坏”、“法律和制度约束机制的软化”等等[1]87-88,因此有必要正视一些客观存在的社会道德风险问题,认真分析形成道德风险的原因,提出切实规避道德风险的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

       道德风险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负道德下的道德风险。负道德即负能量道德①,也就是不讲道德。不讲道德当然有风险。按理,不讲道德形成不了风险,因为,明显不讲道德的行为是得不到人们的认可的,除了人性扭曲的社会,缺德行为一般是没有生存时间和空间的,人们决不允许以缺德来获取个人的私利。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人性确实遭到扭曲的时候,社会道德判断力和自觉抵制不道德行为的能力比较弱的时候,不讲道德对于他人和社会来说就有风险。事实上,一般情况下,行为者不讲道德是不会预先公告的,而且一定是隐秘的,因此,这样的不讲道德行为的危险性更加可怕。经济领域封锁不该封锁的信息、发表虚假信息、价格欺诈等等,其所带来的后果不只是当事者之间的利益竞争及其利益互损问题,而且是社会不安定的重要源头。如在金融活动中,道德主体违背合同、契约,不能守信、承诺、尽责的失约风险;思想不诚实,披露的信息不真实,弄虚作假,欺骗他人的失真风险;违背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不一视同仁,没有透明度的失公风险;违背忠诚事业、尽职尽责的原则,工作不努力,或不作为、无效作为的失职风险;等等,不仅扰乱金融业务,更将动荡社会[2]。可以说,负道德即不讲道德与风险同在。

       第二,亚道德下的道德风险。亚道德即为社会道德状况不理想但也不是恶德流行,换句话说,崇尚道德没有蔚然成风,但不道德现象也没有形成气候,善恶态度不明是人们的基本道德生活态。在这种社会道德状况下,道德风险来自于人们的“道德麻木”或“道德冷漠”症。这是因为,一些缺德者为了一己私利,往往利用社会“道德麻木”或“道德冷漠”症下的对缺德行为的熟视无睹和麻木不仁,不惜损伤他人和社会利益,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而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久而久之,社会会被引向负道德状态。同时,一旦人们患上“道德麻木”或“道德冷漠”症,他们自身也将可能消极、堕落下去,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更大更广泛意义上的道德风险。

       第三,零道德理念下的道德风险。零道德理念即是指不认为社会生产生活中存在道德问题,认为在社会生产或生活的某个领域或某个时段不存在道德问题。前者诸如我国经济学界就有学者认为,经济和经济学不存在道德问题,经济就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物质的和数量的概念,还说经济学家研究和谈论道德问题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后者表现在一度时期我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时代就基本上排斥了道德的存在,认为讲道德与讲阶级斗争是矛盾的,当时的道德风险就是人性、人伦关系、价值取向遭到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其实,这样的零道德只是理念上的,实际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是排除不了道德内涵的。伦理学常识告诉我们,有人和人际关系的地方就有道德问题存在着。然而,零道德理念的风险是巨大的,它让人们不关注道德,甚至主张社会不要讲道德,这样的道德风险是害己、害人、害社会,因为,没有道德的社会一定是恶者乘机更恶,善者受气受累的社会。

       第四,无道德下的道德风险。“无道德的道德”是后现代主义道德,是“一种鼓励异调与杂音、追求相对与变幻、强调当下体验与情绪解放的游戏化和审美化的道德”,“因此,后现代道德不可能再有普遍伦理的要求,更不可能承诺任何形式的绝对价值原则和伦理规范”,它信奉主观随意性,主张身体的快乐的道德,没有既定的价值信念和理想[3]。这“无道德的道德”实际上是一种相对主义的道德,其理念和行为的发展甚或泛滥,社会将失去基本道德准则,人们将承受经常不断的“道德灾难”。所以,“无道德的道德”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不道德,类似于“负道德”,前后两者的区别是,“负道德”的表征就是缺德行为,而“无道德的道德”是理念上在排斥普遍伦理道德要求的基础上,认为“是道德的道德”,这其实是社会道德风险的代名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