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效力: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

作 者:

作者简介:
禹文钢(1984-),男,河南荥阳人,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采购与供应管理等,E-mail:13759996302@139.com,西安 710054;李随成,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 710054

原文出处:
管理科学

内容提要:

从形态理论出发,提出交易型、协作型和发掘型3种采购实践形态,研究面向不同采购竞争优先权时如何实施采购管理实践。基于已有研究,引入生产竞争力理论和采购效力概念,构建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关系理论,并提出研究假设。对中国部分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大样本调查,运用SPSS和AMOS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并用潜变量交互效应建模的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关系显著影响企业绩效,针对不同采购竞争优先权实施相应合理的采购实践活动是有效实现采购职能战略性价值的关键。成本优先权下实施交易型采购实践形态下的采购实践更有效,质量优先权下实施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下的采购实践更有效,柔性优先权下实施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下的采购实践更有效,创新优先权下实施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下的采购实践更有效。研究结果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供应商和采购职能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便于指导企业在面对不同采购竞争优先权时设计并实施有效的采购管理实践。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11 期

字号:

      修返日期:2015-06-26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34(2015)04-0132-13

      doi:10.3969/j.issn.1672-0334.2015.04.012

      1 引言

      为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制造企业将注意力转向整个供应链,企业与供应商间的供应关系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1-3],采购职能的战略性角色逐渐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共识[4]。但实践中采购职能管理的战略性价值并非必然实现,也可能会带来负面效果[5-6]。如何确保采购职能有效支撑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其潜力和战略性价值,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为更好地理解采购职能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从形态观理论出发关注采购管理实践间互动和互补关系、厘清不同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协同效应是关键[7-8]。此外,已有研究认为采购竞争优先权对采购管理实践的实施效果有重要影响[5,9],依照采购竞争优先权设计并实施相应合理的采购实践活动是有效实现采购职能战略性价值的关键[10]。但面向不同采购竞争优先权应实施怎样的采购实践活动目前仍不清晰,尤其结合形态观理论,各采购管理实践间互动和互补会形成哪些类型的采购实践形态、面对特定采购竞争优先权时哪种采购实践形态更有效,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缺乏清晰认识。

      综上,从形态理论视角出发,基于交易型、协作型和发掘型3种采购实践形态,本研究面向不同采购竞争优先权如何实施采购管理实践问题,实证探索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关系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 相关研究评述和研究假设

      2.1 采购实践的形态研究视角

      采购管理实践是围绕企业所需原材料或服务,发生于从供应商处获取到进入生产环节整个过程的相关运作管理行为,是企业采购职能的直接体现[4]。基于资源基础观理论,众多学者证实部分采购管理实践会促进企业与供应商间资源和知识共享,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独特资源[11-12]。已有关于采购管理实践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两个脉络,一个是研究采购实践活动对采购绩效及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另一个是研究采购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或策略。采购实践活动主要涉及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价、供应商开发、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供应商集成和制造商-供应商关系管理等[13-15]。对于采购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或策略问题,学者们分别针对供应商选择标准、供应商评价策略、供应商开发类型等内容进行研究[16-17]。深入分析发现,都是在解答采购职能对企业有什么价值及如何实现这些价值。这些研究是理论界探索采购职能对企业价值贡献的重要成果,为企业认识和理解采购职能的价值及管理本质奠定了基础,也为企业实践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尽管如此,更多事实证明理论界和企业界对采购职能的理解仍不到位,不少研究证实采购管理实践的负面影响[18-19]。相同的采购实践在帮助一部分企业改善绩效产出的同时,对其他企业却毫无益处,采购实践的通用效力具有局限性。采购职能是企业间资源交换过程中资源获取各行为的总称,代表一种惯例活动。随着企业间供应关系的变化,采购职能应承担的职责和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但采购职能各实践活动反映的仅是按照惯例企业应具备的相关管理行为,至于应选取哪些实践、各实践应如何实施等问题,则要依据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所处竞争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20-21]。此观点也符合权变理论相关论断,追求采购实践的通用效力是不合理的,也是导致企业实践中相同采购实践实施效果截然不同的重要原因。此外,已有研究显示出的单体实践视角是造成这种不理想结果的另一原因,单体实践视角忽视了采购职能的整体性,未考虑各采购管理实践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依赖关系。

      已有研究认为,为了更好地理解采购职能对企业的价值贡献,需要从形态观理论出发,关注采购管理实践间互动和互补关系,厘清不同采购实践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协同效应[7]。形态理论侧重一系列相关联特征或要素的组合,认为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出的组合状态或功能也有所差异。组织形态特指一系列组织相关特征的组合状态,战略要素、组织结构要素、管理实践等均被证实可形成功能不同的各种形态或类型。学者们也已开始用形态理论探索采购职能相关管理实践问题[7,8,22],但关注点较为分散。Cousins等[23]用聚类分析方法识别出4种类型的采购职能,证实各类型对企业不同战略目标的作用大不相同;Das等[24]将供应商集成视为包含内部和外部管理的实践捆绑,强调供应商集成是企业生产、采购和供应商之间集成管理行为的协同结果;陆力斌等[25]用供应商选择标准和整合机制将供应战略分为敏捷、精益和传统3种形态,并证实不同供应战略形态中各供应管理实践存在较大差异,且对生产绩效的影响程度和效果也各自不同。但对于本研究所关注的采购职能各管理实践间互动和互补可能形成的采购实践形态,在已有研究中未能找到理想结论。

      对各采购管理实践的不同侧重点和不同实施方式等进行有机组合,将产生功能不同的形态类型。采购实践形态体现的是供应商和采购职能在企业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参与方式,可展现企业对供应商的利用方式和程度以及采购职能在企业内部所扮演的角色。对采购职能所应具备采购实践的准确把握是探索采购实践形态的关键,而已有对采购实践的研究缺乏从整体角度的理解。为更好地利用供应商资源和能力,本研究认为企业不仅要考虑供应商是否具备企业所需的能力特质,也要重视供应商对企业做贡献的意愿,企业还应关注供应商能否发挥其能力特长。只有在供应商具备企业所需能力、愿意为企业做出贡献且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特长时,企业才能真正利用供应商的资源和能力。因此从这3个方面出发,以已有相关采购实践研究为基础,可鉴别出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价、供应商开发、关系开发、供应基结构管理、采购集成、供应商参与和采购部门职能管理8项采购实践。各采购实践均有不同的侧重点或实施方式,以这些不同侧重点或实施方式为聚类标准,进行Q型样本聚类分析,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到交易型、协作型和发掘型3类采购实践形态,见表1。鉴于篇幅和内容侧重,省略聚类分析数据和过程。各采购实践形态均体现一种管理模式或企业针对供应商和采购职能的管理理念和逻辑。不同采购实践形态,其管理理念不同,相应的功能也大有差异。不同采购实践形态之间各采购实践的实施方式和侧重点大不相同,而采购实践形态内部则体现出一致性、统一的管理理念以及各采购管理实践间交互影响和相互依赖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