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06(2015)03-0077-07 发展低碳经济是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除采用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外,优化产业结构无疑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1-2]。尤其是处在经济“新常态”下深陷“雾霾”困扰的我国京津冀区域亟待产业结构的低碳化升级。相关研究如碳排放增长因素[3-5]、产业结构优化[6-7]等的基本思路均局限于提高低碳行业如服务业比重、削减高耗能行业来实现减排目标。但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演变取决于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难以在短期内从高碳的工业经济向低碳的服务经济跃迁。因此,能否在保持现有产业结构下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尝试从行业间融合发展视角探索结构减排的新路径。鉴于投入产出法能够较系统、全面地反映行业间关联效应,现有研究大多在传统投产指标上构造产业融合系数。Malhotra(2001)[8]分析了产业融合的内涵及关联过程。Xing,et al(2011)[9]采用直耗系数与需求系数度量了中国ITC产业的内部融合水平。苏秦等(2011)[10]利用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构造了物流业与制造业间融合系数。朱洪倩等(2007)[11]则将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相加作为产业关联度。上述测算方法过于主观化、零散化,在理论依据和结论可靠性上略显不足。此外,现有文献对两两行业间的联动发展研究较多,而对某行业融合于其他行业及国民经济研究较少。实际上,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反映了某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前后向关联效应,具备一定的融合度评价功能。但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将两者简单相加作为融合度显然欠妥,因为产业关联效应并非线性关系,产业链间相互交错也必然导致重复核算。二是传统影响力系数反映了某行业单位最终需求对其他行业产值增长的直接与间接拉动作用,而这种拉动必须借助于其他行业的“桥梁”作用方能实现。同理,本行业在其他产业链上的“桥梁”作用理应是其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却一直被学界所忽视,未被计入其中。如果说这种产业链上的“桥梁”与“通道”特性更适于表征产业融合度的话,那么传统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在核算理念和计算结果上都是不够严谨、值得商榷的。 本文以物流业为例构建全产业链模型,首次推导出物流业贡献值完耗表及其影子技术经济矩阵,以此构造物流业产业融合系数,统一了传统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对前后向关联效应的评价功能。继而采用最新公布的投入产出表和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和比较了1995-2010年北京市物流业融合发展状况及国民经济低碳水平,最后利用计算机仿真分析了物流业融合发展的低碳效应和潜在的结构减排路径。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一)贡献值完耗表及影子技术经济矩阵的推导 由于行业间广泛的直接和间接需求,使得国民经济是由无数条错综复杂的产业链所交织而成的。物流业除了带动其他行业产值增长外,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产业链上发挥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即经济动脉角色。例如在制造业对农业的完全消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制造业-物流业-农业”的间接消耗得以实现的,缺失了物流业,这部分产业链便会中断,制造业对农业的拉动作用便会相应减小,如图1所示。而这部分产业转承功能即是前向的,也是后向的,实质上反映了物流业融合于“制造业-农业”产业链的程度。本文将这部分完全消耗值称之为物流业对该产业链的贡献值。
图1 “制造业-物流业-农业”产业链示意图
观察表1发现,沿表中斜虚线方向相加可得:
同时,借助计算机编程,将实际投入产出表中的“物流业”删除并求得新的全消耗表,与原来的完耗表比较得到
,经验证
从而保证了本文推导公式的正确性。 归一化处理。由完耗表B和式(3)可计算出物流业在全产业链中的贡献值完耗表
,其现实含义是一旦国民经济中缺失物流服务,将导致单位最终需求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力降至(
)水平。对于任意的第n部门均可计算其贡献值完耗表,且
,原因在于各部门在产业链上存在交叉现象(如图1所示),共同维系着相关产业链的运转,因而需要将这部分贡献值进行去重、分摊。令分摊系数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