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男孩,为何走上自杀之路 刘女士来到咨询室的时候,悲伤和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我请她坐下,递给她一杯水,并告诉她在这里可以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烦恼。之后,刘女士打开了话匣子。 “哎,我上高一的儿子聪聪上周五割腕自杀了,幸亏抢救得及时,不然恐怕我和他爸爸就要经受中年丧子的人生不幸了。”刘女士说完,便呆呆地抬头望着天花板,眼眶湿湿的。 “这的确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那您的儿子为什么要割腕自杀呢?”我关切地问道。 “还不是因为老师逼得紧,成绩考得不好,所以他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刘女士无比气愤地回答道。 “那您能不能说说详细的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我才可能给您提供有效的帮助。”我满脸真诚地说道。 刘女士点了点头,闭上眼睛,拼命地在脑海中回忆儿子自杀前后的每个细节。然后,她开始向我诉说儿子自杀的来龙去脉。 “其实,一直以来,儿子聪聪都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他的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茅,行为习惯也不错,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每次到学校开家长会,老师总会在家长会上表扬儿子。”说到这,刘女士脸上露出一丝得意和骄傲的神色。 顿了顿,她又继续说道:“可惜,一切都在孩子上高中后改变了。进入重点高中后,孩子居然在新的学校发现自己学起来很困难。比如说,在初中数学和物理一直是儿子最强项科目,到了高中居然成了儿子的两个软肋,上课听不太懂,下课做不起作业。我就觉得很纳闷了,为啥儿子到了高中,就变成这样了呢?难道是他智商忽然变低了吗?我们猜想,肯定是老师的问题。我们本想去找老师理论,但是又怕得罪了老师,因此也就放弃了。但孩子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啊,于是,我和他爸爸商量,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还是决定为孩子请了两位家教。从那以后,孩子周六补数学,周日补物理。” “本以为这样,儿子的成绩就会迅速地提升。哪知道,有一天儿子回来对我大哭一场,说自己被英语老师羞辱了。在上英语课的时候,由于儿子没有回答上老师的提问,于是,英语老师就批评孩子,说英语和语文好比是人的两条腿,一条都不能瘸,否则高考肯定考不好。而儿子恰好初二的时候摔过跤,把腿弄瘸了一个月。英语老师这话,击中了孩子的痛处。我也觉得老师有点过分,批评孩子,怎么拿瘸腿说事?结果,自那以后,孩子的英语成绩每况愈下。而且,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结果也是一塌糊涂。我便问聪聪,为啥数学和物理一直在补习,成绩还会这么糟糕?儿子一声不吭。” “新学期开学后,尽管儿子很努力,期中考试时他还是遭遇了滑铁卢。结果,他竟然在寝室里写下遗书割腕自杀。幸亏被室友及时发现送往医院,才挽救了儿子的生命。儿子在遗书里说自己觉得活着没啥意思,高中的数学、物理和英语老师,让他彻底失去了活着的勇气,唯有死才是真正的解脱。发生了这样的事,您说,我们父母有多么伤心和难过呢?现在孩子还在家里休养,真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 刘女士断断续续地说完后,满脸哀伤地看着我。 消极归因,制造悲剧的罪魁祸首 从刘女士开始叙述起,我就在思考,花季少年聪聪怎么会割腕自杀呢?听完她的叙述后,我渐渐找到了答案,制造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消极归因。 所谓归因,指的是个体寻找一件事情成败得失的原因。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认为,人们往往根据内外部、控制点和稳定性对行为进行归因。其中,根据控制点可以把归因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归因,内控型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行为的结果,认为成功和失败都是由于自己可控制行为的因素造成的;外控型是指个体认为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的结果,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显然,外控型归因是一种消极的归因方式,过于强调外界的作用,否认了自己的主观努力。 伯纳德·韦纳认为,一个人归因的积极与否会影响一个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一个人总是消极归因,把自己的失败都归结为是外部的原因,则会使得这个人缺乏主观的努力,从而产生悲观绝望和怨天尤人的心理,继而导致发生过激和极端的不良行为,影响自己的一生。比如历史上著名的西楚霸王项羽,就是消极归因的典型代表。 对于刘女士而言,她和丈夫以及孩子,都是在采取一种消极归因的方式。于是,我对刘女士说道:“你有没有静下心来想过,究竟是什么让你儿子聪聪走上自杀境地的?” 刘女士理直气壮地说道:“就是他的老师啊!要不是老师这样对待他,他也不会自杀。” 我郑重其事地回答道:“其实,从你的描述中,我觉得真正原因是消极归因酿成的恶果。” 刘女士一脸愕然,口里念叨道:“消极归因?什么是消极归因?” 我告诉她说:“所谓消极归因,就是你老是把事情的失败归咎于外部,归咎于别人,把一切责任都推得一干二净,忽略了自己的努力。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是怎样进行消极归因的。在考入高中之前,这段经历都是美好的。但进入高中后,聪聪的数学和物理学得不好,你们一直在责怪这两科的老师没有尽到责任,没有把孩子教好。而事实上呢,初中和高中本来就不一样,而且知识的连贯性并不强,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有差异。很多学生升入高中后,都会感到不适应,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你的儿子聪聪考得不理想,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们的态度和表现,给了孩子一个消极的引导,那就是物理和数学成绩不好,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老师的问题。你们这样做其实是在教孩子学会消极归因,把自己没考好的原因归结于老师。这就是一个典型消极归因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