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集会辞》与泛希腊主义

作 者:
何珵 

作者简介:
何珵,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

原文出处:
世界历史

内容提要:

伊索克拉底《泛希腊集会辞》的泛希腊主义提倡城邦和睦,并非希腊统一,其包含着与“雅典中心主义”的差异与交融。当两者被调和而共同为反波斯战争和雅典—斯巴达联合领导权宣传时,泛希腊主义经常被强调。对伊索克拉底而言,在呼吁雅典领导权的论述策略中,“雅典中心主义”更具实际意义。他既利用这一观念对抗斯巴达人,为雅典在公元前4世纪重新恢复帝国时代领导地位的诉求提供动力,又利用泛希腊主义证明雅典领导权具有合法的道德、舆论和历史支撑。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15 年 11 期

字号:

      伊索克拉底(Isocrates)是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雅典的著名演说辞作家,①他创作了多篇演说,阐释自己心目中的泛希腊主义(Panhellenism)理念。伊索克拉底的第一篇泛希腊政治演说《泛希腊集会辞》作于公元前390-前380年。在此期间,希腊内争不断,斯巴达面对雅典、科林斯和底比斯的反对力量,试图与波斯结盟,巩固自身的霸权。波斯亦凭借公元前387年签订的《大王和约》(King's Peace),干涉希腊事务,破坏全希腊城邦的利益,小亚希腊人在希波战争中的胜利成果丧失殆尽。伊索克拉底在此时创作了这篇演说辞。

      《泛希腊集会辞》结合了展示性演说与建议性演说的双重功能。学者们根据主题内容的差异,将演说分为三部分,即绪论、正文和结语。第1—20节为序论,伊索克拉底夸耀口才,提出反波斯战争②和城邦联合领导主题。第20—128节为演说辞展示性部分,伊索克拉底赞美雅典,并分别从该城邦的优越性(第21节)、雅典对希腊的贡献(第22—50节)以及雅典在反蛮族战争中的贡献(第51—99节)三个层面,展开证明雅典领导权政治主张的论述,同时谴责斯巴达的暴行,即它非但没有保护希腊,反而与波斯勾结,压迫各城邦。经过短暂的过渡(第129—132节)后,伊索克拉底在演说辞的建议性部分(第133—169节),呼吁发动反波斯战争。他认为波斯人懦弱无能(第138—149节),对他人奴颜婢膝(第150—159节),强调希腊与波斯的仇恨,细数希腊人的有利因素(第160—169节),认为征伐波斯的战争可解决希腊人的经济困难。伊索克拉底最后建议废除《大王和约》,鼓励希腊人参加远征。第170—189节为结语,伊索克拉底分别从利益(pleonexia)、正义(dikaion)与可能性(dynaton)三方面,重申泛希腊政治建议,提倡城邦和解,号召别的演说家也来谈论他提出的重要问题。《泛希腊集会辞》最为集中地体现了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义思想,展现了希腊民族意识和公元前4世纪希腊世界的政治观念。

      “泛希腊主义”③是一个被现代专家定义的名词,其含义包括两点:希腊人与蛮族人之间存在对立,希腊人之间存在共性和共同利益。泛希腊主义伴随着与蛮族对立的历史以及公元前4世纪的现实情境发展深化,经文学家、戏剧家、政治家、演说家的建构,由公元前8世纪中叶包含宗教崇拜与体育竞技内涵的认同意识,④演变为适应时代需要的政治政策,并于不同时间、不同场合被不同的人利用,宣扬自己心目中的泛希腊情感。常见的传统观点将高尔吉亚斯(Gorgias)、吕西亚斯(Lysias)、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Philip Ⅱ of Macedon)、德摩斯提尼(Demosthenes)⑤视为泛希腊主义者。此外,人们发现,卡利克拉提达斯(Callicratidas)、莱山得(Lysander)、伯里克利(Pericles)、阿格西劳斯(Agesilaus)、狄奥尼修斯(Dionysius)、雅宋(Jason)、亚历山大(Alexander)等政治家和品达(Pindar)、色诺芬(Xenophon)、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等作家,也都具有多样的泛希腊主义观念、言论或行动。⑥而在泛希腊主义者中,伊索克拉底因毕生倡导该理念,而被誉为这一意识的代言人。

      关于《泛希腊集会辞》,国内还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西方古典学界对该主题的研究较为全面和深入。根据笔者收集到的与伊索克拉底有关的专著、论文和其他资料,关于《泛希腊集会辞》的研究大致可分为“理想主义模式”与“工具主义模式”。理想主义模式的支持者以希腊学者M.B.萨凯拉里奥(M.B.Sakellariou)与法国学者雅克琳·德·霍米耶(Jacqueline de Romilly)为代表,他们从现代民族国家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公元前4世纪的政治实际,阐释伊索克拉底的思想,突出其中蕴含的泛希腊主义情结。萨凯拉里奥的论文《泛希腊主义:从观念到政策》(Panhellenism:From Concept to Policy),以广阔的视角,对泛希腊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清晰的回顾,并论述了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张。他认为,伊索克拉底毕生宣传泛希腊主义,其主要关注点与希腊人团结的需求和反蛮族战争相联系。⑦霍米耶在《伊索克拉底与欧洲》(Isocrates and Europe)一文中,着力探究这位泛希腊主义者阐述的欧亚对立观念内涵,以及该主张对泛希腊主义所起的作用。⑧以上观点囊括了反蛮族战争这一泛希腊思想体系的核心要素,并揭示了探究伊索克拉底泛希腊情结的有效途径,但忽略了民族情感背后的个人动机。

      工具主义模式的支持者以S.帕尔曼(S.Perlman)和彼得·格林(Peter Green)为代表,他们主要探讨伊索克拉底演说辞中雅典领导权的内涵与泛希腊主义的宣传作用,突出其中蕴含的“雅典中心主义”情结。帕尔曼在论文《泛希腊主义、城邦与帝国主义》(Panhellenism,the Polis and Imperialism)中指出,伊索克拉底改变并发展了泛希腊主义政策,直到神圣战争结束与腓力势力出现为止,这位演说辞作家宣扬的泛希腊主义,核心在于提倡雅典霸权或雅典与斯巴达的联合领导权。反蛮族是获取霸权的基础。伊索克拉底在其早期演说与致腓力的演说辞中均未提倡希腊世界的团结或城邦形式的改变,城邦的自由与自治是他寻求希腊世界新秩序的主要目标。⑨格林从雅典利益的角度探讨了伊索克拉底《泛希腊集会辞》的思想,认为他宣扬的是一种灵活的帝国主义政策,反波斯战争是恢复雅典在希腊世界旧有领导地位的手段,维护该城邦权力,成为伊索克拉底泛希腊情感实质之所在。⑩以上观点建立于古希腊民族统一矛盾——泛希腊意识的现实缺憾基础之上,从城邦这一基本政治单元的需要出发,揭示了现实环境变动下泛希腊大背景中的个人动机,但忽视了泛希腊主义的情感因素,体现出近代史学家的帝国主义与历史建构意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