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3856/j.cn11-1097/s.2015.07.017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高品质低温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爆发式的增长,网购平台打通了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通道,冷链物流链被拉长,市场对冷链物流的需求迅速增加。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然而,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仍然存在自动化水平低、物流成本较高、冷链流通率低、政策环境不够宽松、尚未形成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等问题,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与居民消费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出口需求扩大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高度市场化的物流体系、健全的物流政策和标准,对加快推进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1 中美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比 1.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对比 (1)中国。由于农产品具有易腐、不易保鲜等特性,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而冷链物流的关键环节就是冷藏运输,其中公路和铁路运输是最主要的冷藏运输方式。然而受国内铁路资源的限制,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难以协同发展,成为影响冷藏运输效率的因素之一。中国的冷藏保温车大部分来自于已报废或即将报废的海运冷藏集装箱,专业化的冷藏保温车数量严重不足,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由于车辆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标准规范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同时部分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专业的冷冻设备,无法保障农产品在冷链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此外,全国冷库总量只有2 673万吨,而且发展很不平衡,主要表现为肉类冷库多、果蔬类冷库少;冷冻库多、保鲜库少;经营性冷库多、加工类冷库少;土建式冷库多、装配式冷库少;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东部冷库多、中西部冷库少。此外,冷链物流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增加冷藏保温车和冷库数量,打通信息脉络也是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壮大的关键。虽然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及了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但由于中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数企业将重点放在硬件投入,信息化意识不强,缺乏统一规划,造成目前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 (2)美国。美国主要依靠集装箱卡车和火车来完成农产品冷链运输,发达而便捷的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是其冷链物流发达的重要原因。总部位于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普菲斯公司是全球食品温控仓储行业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拥有20余年的冷库运营经验,主要选择在大城市和主要港口地区开发、设计和运营全球尖端的、标准化冷库,提供高效、便捷、具有高附加值的冷冻仓储服务,牢牢地占据了冷冻仓储的高端市场,尤其是海鲜冷冻仓储市场。目前普菲斯公司在美国建造了27座冷库,并逐步在亚洲、南美洲以及非洲拓展全球冷链经营业务。信息化建设既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提高物流效率的保障,因此美国十分注重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总部位于犹他州盐湖城的CR英格兰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温控卡车运输公司,该公司为每辆卡车配备了全球定位系统、网络跟踪设备和网络账单系统,可以按照客户要求准确、快速地送达产品。此外,电子数据交换、远程控制平台、项目化管理软件等先进辅助设备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美国冷链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 1.2 冷链物流组织化程度对比 (1)中国。一直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都较低,虽然初级农产品产量和销售量较大,但农产品供应链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导致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滞后,进而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在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缺少集中采购的组织机构,在农产品加工环节缺乏资金,在农产品供应链中下游缺乏相应的冷链运输设施和销售场所。如湖南省怀化市黄岩高山蔬菜基地,年产无公害、有机地理认证和进出口检验检疫认证蔬菜近2万吨,但由于缺乏产地预冷、分级、加工、包装及仓储等系列冷链设施,2014年出口量不到500吨,进入超市销售的腐损率高达35%,农业合作社处于保本或亏损5%~10%的状态,当地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严重受挫[2]。而企业自建冷链物流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冷链建设和运输成本的投入极大地增加了产品成本,而大部分消费者不愿意为增加的成本买单,因此农产品运输损耗极大,据估算,全国每年果品腐损接近1 200万吨,蔬菜1.3亿吨,经济损失达到上千亿元。 (2)美国。美国拥有高度市场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早在2002年就建立了由航运公司、卡车运输公司、货物搬运公司以及冷链设备制造商等各类机构组成的冷链物流协会,主要负责研究生鲜、易腐农产品的保存和运输问题,以及为需要冷藏运输的农产品制定行业标准和指导原则。同时,美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分工非常细致,各环节主体都明确自身职责,如运输方只负责确定运输车辆与司机、仓储方只负责在确定时间在码头卸货、维修公司只负责根据求救电话进行抢修。虽然分工细致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工作烦琐性,但同时增强了各个环节的专业性,明确了各主体的职责,有效提高了冷链物流的运作效率。如今美国冷链物流已从提供预冷、运输、储藏等功能性服务向为客户提供咨询、信息和管理服务延伸,为客户提供改进产品价值链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与客户形成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 1.3 冷链物流政策和标准对比 (1)中国。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正式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主要存在于肉食品相关的对外贸易领域,1982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过去30多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在分析当前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15年中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近年来多项冷链物流产业规划、扶持政策和行业标准的出台(表1),标志着开始从国家层面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然而,已制定的冷链物流标准多集中在运输和储藏两个环节,缺少针对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环节衔接过程的管理以及销售环节的标准和规范,市场监管体系还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