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
朱玉华(1982- ),男,汉族,江苏省镇江市人,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管理系讲师,工学博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航运金融与管理;王学锋(1959- ),男,汉族,上海市人,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国际航运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航运管理现代化;陈扬(1981- ),男,汉族,浙江省宁波市人,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国际航运系副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流动站博士后,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原文出处:
现代管理科学

内容提要:

“新常态”是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特点的高度概述,受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改变等“新常态”的影响,我国航运业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文章提出目前我国国际航运业在管理策略、经营策略、创新驱动的等三方面的“新常态”,指出航运金融衍生品行业要加强市场有效性、波动性、价格形成机制和套期保值策略的研究,并从改善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培育、市场监管、市场生态环境等方面对新常态下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10 期

字号:

      目前,受国际经济贸易疲软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增速放缓的影响,国际航运业运力过剩,运价低迷,我国航运企业在现货市场成本压力巨大,而在航运衍生品市场又几乎没有参与,无法实现套期保值,锁定风险。国际航运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中国因素在现货市场对航运业的影响很大,而在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我国的影响力远不如现货市场。另外,我国各主要港口城市都在进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而纵观伦敦、纽约等国际化大都市,它们既是航运中心的港口城市,更是国际化的航运金融中心,这其中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是建设航运金融中心的核心和关键。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进入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改变等“新常态”,航运业受此影响,也具有了与宏观经济相适应的新的特征。本文分析了航运新常态的主要特征,并就航运金融衍生品的重点研究命题以及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探讨,对新常态下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发展提出了建议。

      二、新常态与航运新常态的发展

      “新常态”这一名词的产生源于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提出的,他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从九个方面对“新常态”作出了系统性论述,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变革、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笔者认为这九大类的“新常态”对航运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不是每一类的因素对航运业的影响都显著,航运业主要为客户提供运输服务,是国际贸易的派生需求,九大类宏观经济“新常态”中与航运联系较为密切相关的出口和国际收支、市场竞争特点以及生产要素的变革对航运业的影响较为深刻,进而会催生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的航运新常态。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前,出口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全球总需要减少,加之我国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直接影响了海运业出口量和运输价格。航运企业主要通过放缓船舶航速、拆除老旧船舶、降低运价等方式来应对急速下降的海运运量。

      从市场竞争特点来看,过去主要是运力扩张和运价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提供差异化服务为主的竞争,要求海运能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诸如海运便利化、全程物流跟踪服务等。航运联盟的出现,舱位共享,使得货主不再单独指定某一航运公司运输,而是通过联盟航运公司运输,联盟运输公司提供了更为经济、更准时的航运服务。与主干航线上的大型航运公司间的联盟化相比,某些中小型航运公司则在特定航线上做到精益化管理,体现工匠精神,在区域航线里提供个性化的、高品质和有特色的服务,在激烈的航运市场竞争中打造自己高品质的服务产品,使其他航运公司无法轻易替代。

      从生产要素变革来看,人口红利消失后,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的紧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会使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创新将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海运领域中,比如航运电商的出现,互联网和航运结合在一起,使得过去曾经强势的订舱机构逐渐被取代,去货代化成为发展趋势,货主可以在网上自助选择货物的目的地,直接完成订单,中间环节简化很多。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航运业进入了一轮漫长的调整期,海运供求格局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宏观经济的“新常态”可以催生出航运业的“新常态”,本文将航运业“新常态”分为三个层面:航运管理策略常态、航运经营策略常态、航运创新驱动常态。航运管理策略常态表现为由于经济增速放缓,运力过剩,航运企业采取低价竞争、减速航行、淘汰老旧船舶、建造大型船舶等策略成为航运企业管理的常态。航运经营策略常态表现为船公司之间各种联盟、联营体不断出现,船公司以及货主之间内外资源整合成为竞合常态。航运创新驱动常态表现为航运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成本,从船舶设计、航线设计、准班率、服务手段等方面创新做法,甚至积极整合航运产业链,跨行业、跨地区融合发展。

      三、“新常态”下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需要重点研究的命题

      金融业是社会资金融通的主要运行者,其服务对象是实体经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金融业本身也要做出新的战略调整。航运金融业主要为航运服务,航运业的“新常态”必然导致航运金融业的发展和变革。部分学者对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宏观经济问题做了梳理,比如袁象(2013)对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现状和制度基础做了分析。何海泳(2015)指出完善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机制和品种,为航运经济实体服务,是航运衍生品市场的意义所在。航运金融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市场,但目前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研究还不多,针对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需要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认为应加强对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有效性、波动特征、价格影响机制、套期保值策略等四类主要命题的研究,这将有利于我国的航运、贸易及金融等企业更好地参与航运金融业务,适应航运新常态的发展趋势。

      1.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有效性分析。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研究是金融市场研究中的基础和核心问题。有效市场理论最早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Fama于1965年发表的名为《股票市场价格随机游走行为》(《Random Walks in Stock Market Prices》)的论文中提及。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反映了金融产品的价格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地体现市场变化信息。因此,研究和探讨航运金融市场的有效性问题,是为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其他问题诸如:航运金融市场波动、航运金融衍生品价格影响机制、航运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策略等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