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谨慎性原则是由来已久的会计指导原则。学术界过去主要把研究放在谨慎性原则的历史及效用的阐述上,而对于谨慎性原则的缺失、误用与滥用,集中在会计人员个体的业务判断上。从实践中的会计业务模式来看,传统的会计活动不具有典型的程序化特征,因而不能有效地运用程序规范财会人员运用谨慎性原则的随意性。 随着会计规范化改革的深入,会计实体规则越来越多,规范财会人员谨慎性原则的有效程序化机制却难得一见。尽管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上逐步对会计活动的程序进行了探索,但仍鲜见对会计谨慎性原则进行系统程序化的控制。有鉴于此,本文期望通过考察我国会计谨慎性程序化控制的基本要求,立足于中国企业实践,探讨完善自控、互控、他控的控制措施,建立谨慎性会计业务的全流程。 一、会计谨慎性原则缺失、误用与滥用的表现 (一)会计谨慎性原则是基本的财务原则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主义、审慎性原则、保守主义,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由于社会经济生活和企业经营活动是动态的过程,会计业务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专业判断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成为会计业务本身的一个显著特征。现代社会,谨慎性原则已经上升为会计活动的基本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国际会计准则》时强调:“审慎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所需要的预计时,在所需要的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2007)。”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缺失、误用与滥用的具体表现 由于未来不确定性的存在,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都强调了会计人员专业判断,并且要求专业判断的准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还特别指出:“实施谨慎性原则并不允许诸如设立秘密储备金、过分地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收益,或故意抬高负债或费用等,因为这样编制出来的财务报表不可能是中立的,从而也就不会具有可靠性。”这一要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为过度谨慎性或谨慎性不足是各国会计业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受限于利益驱动或业务素质,相关人员过度运用或运用不够谨慎性原则,就不能准确、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品质(Biddle et al.2009)。现阶段在我国会计业界,会计谨慎性原则缺失、误用与滥用的具体表现有: (1)谨慎性缺失。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秩序的需要,在国家证监部门监督下,谨慎性原则在上市公司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然而,众多未上市的中小企业,普遍忽视谨慎性原则,这就给企业的稳健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如存货不计提跌价准备,一旦市场价格下跌,企业就有可能发生经营困难。即使运用谨慎性原则的企业,由于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比例的具体政策规定,相同情况的处理各不相同,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谨慎性误用。谨慎性处理的方式中,因选择性较强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形成资产价值和利润不实的情况。第一,坏账准备。坏账的确认标准和认定权限,坏账准备中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等计提方式的选择,计提比例的确定。第二,存货处理。存货的认定范围,存货取得和发出的计价方式,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式,尤其是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的方式选择。第三,短期投资。投资在期初、中期或期末的核算方式;单项短期投资占整个短期投资10%以上的,单项跌价损失准备的确定,企业自定的具体计提方式。第四,长期投资。长期投资的计价及收益确认方式,对被投资单位是否能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确定的核算方式;长期债权投资的计价及收益确认方式;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确认标准、计提方式。第五,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方式。第六,其他。在建工程的核算方式、无形资产计价和摊销方式、收入的确认标准。上述会计政策的选择错误,都会对资产、利润等产生影响。 (3)谨慎性滥用。某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募集资金的条件或免予被摘牌,滥用谨慎性原则,甚至将各种“准备”的计提与年度间的转移作为粉饰手段。通过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随意调节利润和资产净值来美化资产和操纵利润。某些经理人为了以较低的代价进行内部人收购,通过利用谨慎性原则恶意高估损失、负债,低估收益和资产,人为压低所有者权益。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发布的《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安全评估报告(2014年春季)》通过数据分析显示,在2213家上市公司中,有744家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报表粉饰嫌疑,比2013年增加142家,占全部样本上市公司的33.62%。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缺失、误用与滥用的程序化控制原因 程序化控制,是按照会计业务工作的内在逻辑关系,而确定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所实施的管理方式。会计活动的程序化控制,源于对会计业务流程的全面设计,程序上要明确进行某种活动或完成某项工作的内容、操作方法及其运营结果的反馈机制,体现出前后衔接的递进关系。控制在于与之配套的规则规范。一个完整的会计业务流程,包括不同岗位各个工作步骤(或叫进程)、业务文件载体的流转和根据制度要求做出的判定。谨慎性原则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缺失、误用与滥用案例,也暴露出会计业务流程中程序化控制的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