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跨国公司的生产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力军,企业促进了技术进步,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其自身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及各国政府不完善的监管体系,企业在此过程中产生了种种不良的社会行为,引起了全球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广泛关注。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资源日益枯竭等问题困扰着人类的未来。人们要求企业在解决相关问题中发挥出适当的作用。 为此,世界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相应的开展了一系列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比如,欧洲国家出台了相关的规定要求本国的企业定期发布关于本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一些知名的公共组织也参与到全球性的社会责任运动中来,比如美国CSR商会、日本的CBCC等社会组织先后发布了一些CSR文件和规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11年11月发布了IS026000《社会责任》指南,标志着内容体系全面的国际社会责任标准指南的形成与推广。 2014年1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2013)》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为26.4分,整体处于起步者阶段,超过一半的企业仍在“旁观”。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不是可以作为组织绩效评估的一个方面纳入其绩效考核范围?我们是否可以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维度纳入平衡计分卡中,从而更有效和全面地衡量组织的绩效。 二、文献回顾 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提出了平衡计分卡的概念,阐述了他们对“未来组织绩效的评价方法”。他们认为,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绩效管理系统,并且是未来组织评估绩效的方法,BSC从财务绩效角度、顾客价值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和成长角度来考察组织的绩效。Heather Smith and IL-Woon Kim(2005)认为平衡计分卡是能够帮助一个组织将其创造价值的动力源泉转化为一系列具体度量标准的创造性的管理工具。Dominique L.Galloway(2010)认为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组织用来校正组织战略具体落实的措施以及控制组织绩效的工具。 虽然平衡计分卡有很大的价值和优越性,但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BSC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与局限。国外学者Mohan Nair(2009)指出平衡计分卡有九个致命的缺陷,如太急功近利地广泛应用于在企业实践中等。杨娟(2007)认为BSC存在的不足是:内部流程、客户、学习/成长三个维度都是非财务指标,这些指标是很难量化的,企业实施BSC的成本大,创建有效的指标比较难;成志策(2011)指出,平衡计分卡中的非财务指标在实践中容易被忽略、指标体系过于庞杂、战略控制机制有待改进、实践中需要付出很大的资源和成本等不足。岳金燕和金水英(2011)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构造了比较实用的BSC指标体系。 关于社会责任的研究,Shledon(1924)最先发表了企业社会责任正式意义上的概念,他认为CSR含有道德的因素,即企业应当对社区提供服务;Davis(1960、1966)基于回报CSR视角给出了CSR的定义,又基于社会系统的影响视角对CSR定义进行了修正,使CSR的概念得到丰富化;Elkington(1997)提出“三重底线”理论,他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的过程中除了应考虑经济底线之外,还应考虑社会底线以及环境底线;社会责任国际(1997)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强迫劳工、安全卫生、惩罚措施、工资报酬、工作时间等九项要素,这套CSR从具体的维度阐释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使得CSR更真实而不是原先的空泛;Lantos(2001)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主要包括慈善性责任、战略性责任、道德性责任三个部分;Schwartz & Carroll(2003)在实证基础之上开发出“三领域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2011)给出最新的定义:通过相对透明和道德的行为,企业为其活动与相关的决策行为给社会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承担的责任。 目前,已有的学术研究已经开始重视CSR评价研究,但是鲜有学者将CSR评价作为平衡计分卡的一个维度来改进组织的绩效评价。因此,研究将CSR评价纳入组织的绩效评估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三、CSR评价与传统BSC的交叉 卡普兰和诺顿提出BSC的概念后,从四个方面来评价组织绩效,包括财务方面、学习和成长、内部业务流程、顾客方面等。这四个角度都是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要是从企业内部来评价的,是企业的内部环境。与其相比,企业社会责任是从比较大的外部环境来描述企业的绩效的。但是,企业社会责任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还是有交叉的,他们存在一定的重复性。所以,在创建新的平衡计分卡时,需要剔除重复或者相似指标、防止指标权重出现不协调、不科学现象。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BSC财务角度的交叉 财务角度主要解释了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满足股东的要求?如何才能增加股东价值?企业应该向股东展示什么?在平衡计分卡出现以前,企业评价自身绩效时,一般是单纯从财务方面进行测评;在平衡计分卡出现后,虽然增加了几个评价维度,但是财务指标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上述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中,在利益相关者中有股东、债权人等,相应地利用了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这些指标一定程度上是财务方面的指标,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如果强硬地把这些指标单独列入到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指标中,会造成指标的重叠、冲突等问题。所以,在本文改进的平衡计分卡模型中,将有关股东、债权人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可以合并到财务角度的指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