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勒冈争端与落基山以西毛皮贸易的兴衰

作 者:

作者简介:
付成双,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天津 300071

原文出处:
历史研究

内容提要:

随着北美西北海岸海獭皮贸易的兴起,英、俄、西、美等国商人先后卷入对俄勒冈地区的争夺之中,俄勒冈领土争端由此而生。西北公司、哈德逊湾公司、太平洋毛皮公司成为英美等国争夺政治和经济主导权、推行其国家政策的工具和代表,因此落基山以西的毛皮贸易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很深的政治烙印。英国哈德逊湾公司虽然在哥伦比亚地区击败了美国毛皮商人,但依然在英美两国1846年关于俄勒冈边界的谈判中失去了哥伦比亚河谷地。俄勒冈争端的最终解决,是北美大陆上老牌殖民霸主向新兴霸主妥协、毛皮贸易让位于农业开发的缩影。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15 年 10 期

字号:

      在早期印第安语中,俄勒冈指哥伦比亚—斯内克河流域。①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英美领土争端最为激烈的时期,则指落基山以西、北纬42度(西班牙所属加利福尼亚殖民地的最北边界)至54度40分(俄国所属北美殖民地的最南边界)之间的地区。②从1792年“哥伦比亚号”船长罗伯特·格雷(Robert Gray)将其命名为哥伦比亚河起,到1846年英美最终划定俄勒冈地区的边界为止,英美在该地区展开了激烈角逐。③该地区的早期历史主要围绕列强对毛皮资源的争夺而展开,英美等国的政治争端对落基山以西的毛皮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术界对英美在俄勒冈地区的政治博弈研究较多,④而对这一争端与毛皮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则重视不足。关于英美围绕毛皮贸易在俄勒冈地区进行的博弈,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是:英国哈德逊湾公司几乎赢得了对美国贸易商的胜利,缘何最后失去了北纬49度以南的地区?虽然研究毛皮贸易的诸多论著都会涉及俄勒冈争端,但对上述问题并未展开系统论述,也未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⑤本文在大国争霸的宏观背景下,研究俄勒冈争端与落基山以西毛皮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探寻上述悖论形成的原因。

      一、海獭皮贸易与俄勒冈争端的缘起

      毛皮贸易是北美西部开发史上一种独特的边疆经济模式,与农业拓殖者大规模砍伐森林、驱逐印第安人不同,毛皮贸易商需要印第安人的合作。为了得到持续不断的毛皮供应,毛皮商反对砍伐森林和对自然环境的大规模改造。⑥但是,毛皮贸易从来不是一种单纯的商品交换活动。自16世纪末白人殖民者与北美东海岸的印第安人交换海狸皮之时起,它与欧洲列强在北美大陆的殖民扩张和军事争霸就是一对双胞胎。随着殖民争霸势力的更替,毛皮边疆也不断从北美东海岸向西部推进。18世纪末,西北海岸的海獭皮贸易拉开了列强在北美西北部进行商业和殖民争夺的序幕。

      与落基山以东海狸皮贸易占据主导地位不同,西北海岸毛皮贸易的主角是海獭。这种动物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沿岸水域,其毛皮是“世界上最好的……甚至可以与王室专用的貂皮相媲美”,⑦“比其他任何已知的毛皮都要华丽和高雅”。⑧早在北美西北海岸的毛皮贸易兴起以前,从亚欧大陆东北地区流入中国的少量海獭皮就受到清朝显贵的喜爱。每张海獭皮在中国广东可以卖到80—90美元,相当于海狸皮价格的30倍。⑨

      其实,北美西北海岸海獭皮贸易的兴起是列强在北太平洋进行地理探险、寻求西北水道的副产品。当时,欧洲人根据地球南北对称的理念,相信北美西北海岸存在一条从太平洋连接大西洋的水道,可以借此便捷地到达亚洲。俄国人捷足先登,为其效力的丹麦探险家维塔斯·白令(Vitus Bering)在1741年第二次探险中,队员在白令岛上发现了成群的海獭和海豹等毛皮动物,并以此为食度过了数月。白令的探险队脱险后,他们把用以取暖的海獭皮卖给中国商人时,居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高价。⑩获利丰厚的海獭皮成为吸引俄国人不断向美洲海岸探险的动力,其势力向南最远延伸到加利福尼亚。从1743年到1800年,俄国人共开展了不下100次探险活动,在北美西北海岸获得了价值800万银卢布的海獭皮。(11)在半个世纪里,俄国人一直掌握着北美西北海岸海獭皮贸易的控制权。1799年,俄国人参照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模式,建立了俄美公司,作为在美洲进行殖民和商业探险的领导机构,并宣布其商人涉足的北美西北地区归俄国所有。(12)直到1824年,俄国才最终承认北纬54度40分为其南部边界,从而退出了俄勒冈地区。在此以前,俄国一直是俄勒冈争夺中的强劲力量。(13)

      英国商人是向北美西北海岸渗透的第二股重要势力。早在1578年前后,英国著名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就曾经到这里探险。(14)1778年春,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奉命率领探险队对该地进行探险。他们无意间发现:当地印第安人非常愿意用“熊皮、狼皮、狐狸皮、鹿皮、浣熊皮、臭猫皮和貂皮等,特别是海獭皮”,交换船员们随身携带的“刀子、凿子、钉子、小镜子、纽扣、铁器以及其他金属物品”。(15)当库克船队到达广东时,这些毛皮居然卖出了每张120美元的高价,利润率高达1800%。(16)库克的探险把海獭皮贸易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呈现给了世界。

      然而,英国人未能充分开发这一商业资源,亦未成为中国与北美西北海岸海獭皮贸易的主角。原因在于:(1)英国当时为了镇压北美殖民地的反抗,正在与法国和西班牙等国进行战争,无暇他顾。(2)英国两家公司在北美西北海岸与中国贸易权的归属问题上存在争端,南海公司的贸易垄断权虽然包括北美西海岸,但并未伸展到中国;东印度公司虽然拥有对华贸易的垄断权,但其权利却没有延伸到北美西北海岸,双方的商船都不能合法地到当地收集毛皮。(17)到1788年,只有约翰·米尔斯(John Meares)和理查德·埃切斯(Richard Cadman Etches)的商船继续在西北太平洋开展海獭皮贸易,其他英国船只则退出,英国人的商机被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扼杀。当1834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这一垄断权之时,西北海岸毛皮贸易的黄金时代早已经过去。

      除了俄国人和英国人外,西班牙人是争夺北美西北海岸的又一支重要力量。虽然1783年以后西班牙商人就开始通过马尼拉大帆船把海獭皮运到中国,但他们未能抓住机会成为西北海岸海獭皮贸易的有力竞争者。究其原因,西班牙的主要精力已经投入南美洲更为有利可图的矿产资源开发之中,它在北美西北海岸的利益主要是战略性的,“仅仅是希望维持西北海岸不开发的荒凉状态,以此作为反对外国势力向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渗透的缓冲带,因为那里才是其核心利益之所在。”(18)对于俄国人和英国人在西北海岸的探险和贸易活动,西班牙人一直充满警惕。1789年,西班牙与英国就努特卡湾(Nootka Sound)附近地区的归属问题而发生争端。直到1794年,两国才达成协议,规定双方都有权使用此地,但阻止第三方插足。(19)努特卡湾争端后,英国在北美西北海岸的势力日渐增强,但西班牙并未完全放弃对该地的权利。后来,美国正是借口1819年从西班牙手中继承了其在该地的全部权利,而与英国争夺俄勒冈地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