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挑身高,就业论身高,就连求学也有身高要求。 在这个处处要求“高”的年代,家长对孩子的身高问题越来越重视。然而,重视不一定就能合理应对。家长的一些行为甚至在“扼杀”孩子长高的机会。 超荷学习,荒废长高 若问父母何最忧,无不深叹读书难。 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校和家长经常给孩子布置繁重的学习任务。重压之下必然带来两种生活效益:其一,孩子被迫熬夜完成作业,备战考试;其二,孩子无时无刻不处在紧张和焦虑的精神状态。 当以上两种场景成为生活常态时,便会严重干扰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阻碍孩子的身高发育。 生长激素是什么?它是脑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如果缺乏,可能引起侏儒症,表现为身材矮小(成年后身高<120厘米),生长速率减慢(发育期长高速度<5厘米/年)等。 可见,生长激素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但这种神奇的激素,并非全天候24小时无限量供应。它的分泌自有其节律性:白天活动时分泌少,晚上睡眠时分泌多;紧张时分泌少,静息时分泌多。 当孩子在为考试和功课通宵达旦、诚惶诚恐时,生长激素被抑制,身高发育也遭受影响。另外,学习时间过多,必然占去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这样一来,孩子的长高更是雪上加霜。 营养不良,骨骼难长 说到“营养不良”,许多人总觉得这是饥荒年代的事,但事实上,即使是物资丰富的今天,即使是在经济发达的各大城市,儿童和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还相当高。这并非危言耸听。 广义上的“营养不良”,不仅指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还包括营养结构的不合理。 骨骼的生长需要多种原料: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缺一不可,还要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这就要求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必须多摄取不同食物,以均衡营养,满足骨骼发育需要。 然而,现时孩子偏食现象相当普遍,甚至连家长也在无形中助长这种歪风,有两种由家长主导的偏食行为非常常见: 第一种,片面强调单一营养和食物。 例如,有些家长在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后,会每天给孩子食用大量蛋白质食物(如奶类、蛋类、肉类等),而米饭、面食等碳水化合物却被忽视。久而久之,可造成蛋白质过剩,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缺乏,反而有碍骨骼生长。 第二种,刻意回避个别营养和食物。 与上相反,另一些家长可能会刻意让孩子回避某些名声不太好的食物或营养物质。例如,有的觉得脂肪不好,便故意限制孩子进食含脂肪的食物,甚至连平时做菜也尽量“清汤寡水”。孩子脂肪摄入不足,连带脂溶性物质的吸收也受影响。这种绝对否决的做法同样不利于孩子的长高。 关于骨骼的营养,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绝对垃圾的食品,只有垃圾的搭配。 忽视监测,追高莫及 对于孩子长高,家长还容易陷入另一个误区:只看重结果,不看重过程。 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现在长得慢不要紧,将来还能长。但当真正意识到问题严重之时,往往也失去了纠正之机。 儿童的身高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1岁以内,是高速生长期,尤其头3个月,每月能长3厘米~4厘米,以后每月长1.5厘米;1岁~2岁,每月长1厘米;2岁~3岁,每年长7厘米~8厘米;3岁后至青春期,每年长5厘米~7厘米;进入青春期,男孩子可长20厘米~30厘米,女孩子长15厘米~25厘米;青春后期,身高增长逐渐减缓至停止(一般在女孩初潮后,男孩变声、遗精后)。 把各阶段身高记录下来,描绘成一条曲线,即成儿童的生长曲线。儿童长高过慢或过快(生长曲线过缓或过陡),都是不正常的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某些疾病或营养物质的缺乏。这时家长要带孩子及时就医。孩子越早期干预治疗,继续长高的机会就越大。否则年龄渐大,骨骺闭合后,任何的治疗都毫无意义。 为此,家长必须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自行制作身高测量表。如果嫌操作麻烦,可用带监控功能的电子身高测量仪,如《中国家庭医生》移动客户端应用软件中的“身高仪”,通过云端后台自动记录各次监测结果,实现长期跟踪记录,并提供相关专业健康资讯。 总而言之,作为家长,不仅要有“拉高”孩子的心,还要有“拉高”孩子的脑。别让不当行为,毁了孩子的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