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是初中三年级学生,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个热心肠,喜欢帮助别人,老师和同学大都很喜欢他。因为家里以前开过网吧,王祥比较精通电脑,经常帮助老师解决一些需要用电脑来处理的工作。但最近,王祥坚决不肯去上学,因为期中考试拖了班级的后腿,班主任在课堂上骂了他,还说他这种只趴着睡觉、不学习的人以后是社会渣滓。王祥感觉很伤心,用他的话说:班主任用我的时候,一张笑脸,用完后,像狗一样把我踢到一边去。这天早饭时,王祥跟妈妈说要让班主任道歉。因为前一天班级评团员,王祥得票最高,班主任却换了一个成绩比他好的同学。王祥妈妈听了很惊讶:咱家怎么能养出不尊重师长的孩子?一场史无前例的战争爆发了,惊动了四邻。最后,在大家的劝解下,王祥去了学校,妈妈威胁道:“你要是敢跟老师说一句糙话,你就没有这个家了,我把所有的财产都捐出去,就当我没养你这个儿子!”结果,王祥更加讨厌班主任了,宁肯去工厂打工,也拒绝去学校。 王祥妈妈感觉很无助:班主任那样对儿子,自己心里也很不平,但总不能跟老师唱反调、说老师不好吧?再说,孩子以后毕竟还得在他的“屋檐下”,否则这孩子还怎么上学呢?自己站在班主任这边,其实全是为了孩子,王祥怎么就不领情呢? 孩子因为感觉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而生气、委屈、愤怒,跑来向父母倾诉,显然不是为了从父母这儿听到一顿训斥。既要关心孩子的感受,又不愿意孩子和别人起冲突,作出不理智的行为,父母该怎么做呢? 1.忍住评判的冲动,让孩子把话说完。孩子能向父母倾诉,是想从父母那儿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他们在诉说的过程中,也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很好的反思。“嗯”、“哦”、“你太失望”、“你感觉受到了伤害……”、“班主任的这种做法,你感觉太不公平”之类共情的话语能平复他们的情绪。先不要替老师说话,因为老师的行为的确伤害了孩子。当孩子还在情绪当中的时候,他很难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2.帮孩子找到好的解决方式。让孩子知道:他的所有的感觉及所有的期望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当孩子感觉父母和他是“一伙儿”的时候,就能更好地对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不公平。也因此能更好地打开自己的心扉,和父母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再引导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们作出最好的选择,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开始就打断他们,说他们不对。当孩子感觉身边有可以信赖的盟友支持,才会有信心面对自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孩子学到了人生的重要一课:负面情绪是人生的一部分,有其正面意义,无须逃避或者隐藏,并且总能找到处理的办法。 因为要承担来自于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压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点点小波折可能会使父母火冒三丈,尤其是母亲,经常会歇斯底里一番,发泄完了又后悔无比。然而下一次,压抑了许久之后,怒火又照样熊熊燃烧起来。因为忍不是解决而是延迟冲突的来临。那么,家长该如何走出这恶性循环呢? 1.直面自身负性情绪。王祥妈妈说自己当时就感觉思想不受控制,因为已经处于愤怒状态,事后也很后悔。事情没有得到解决,反倒更严重了,和孩子的关系也受到影响。 面对负性情绪时,可以深吸一口气,用克制的语气说:“我在这个情绪状态里,沟通的效果会很糟,我很想停下10分钟后再谈。”在分开的时间里我们可以深呼吸,或者出去散散步,想一下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做一些其他放松活动。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才是明智之举。 家长若无意中做了一件伤害孩子的事,一定要诚恳地道歉。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分析所发生的事,对孩子来说也是宝贵的学习经验。孩子看到家长勇于承担责任,当自己犯了同样的错误时,便会模仿家长作出同样的行为。孩子会更勇于突破,发挥自身能力和提升自己。 智慧地处理自己和孩子的负性情绪,是我们家长必须学习的“功课”。 2.有怒气,发泄出来也是一种选择,如何发泄却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可以用第一人称描述自己的感受,如:“我很愤怒!”“我感觉自己失败极了!”“我真的很失望!”……可以客观描述事情,如:“我看到你房间整个就是一狗窝,东西胡乱放……”无论多么激动和生气,不要说伤害孩子人格的话,如“我怎么养了你这个窝囊废”? 不要压抑自己的愤怒,孩子对家长情绪感知的准确和深刻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而且,人际沟通中语言仅仅表达7%的信息,如果我们言不由衷,我们的表情、动作、身体的姿势、语调等都能表达我们的内心。 3.家长要经营好自己的幸福。很多父母认为自己为孩子牺牲过多,心里很不平衡,孩子没有按照自己要求做就是对不起自己。这样对自己、对孩子都不公平。夫妻关系和谐,家庭氛围温馨,能更好地减少家庭成员的愤怒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