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有“工作狂”导致的各类情绪心理躯体障碍,青少年有因学习动机过强引发的同样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长此以往下去,很可能会发生人格的扭曲。 假如一个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个性心理素质良好,自身状况是不会因为学习学出问题来的,因为他已经具备在不同环境情况下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 小北是一名刚升入高二的学生,如果不是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整天头脑昏沉、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脑海里充满了太多乱七八糟的问题,最近还经常拉肚子的小北说:“我才不会舍得花一天时间来省城看心理咨询。” 小北是个聪明的孩子,因为聪明,因为父母小时没条件读太多书,所以对小北寄予厚望。从一年级起,父母就要求小北的学习成绩不能低于班级前三名,“什么都不让你干,就一样学习你还搞不好?”这是父母多年的口头禅。父亲工作养家,母亲管孩子生活学习,这就是小北的家庭生活模式。小北说,如果他哪次考试成绩退步一点点,妈妈就会恐慌,觉得对不起父亲,小北也会自责,觉得对不起母亲。虽然小学挨过不少打,但相对来说,小北小学时的成绩还是让父母满意的,大大小小的考试不会低于前三名。 小北中学进入重点学校,高手如林里,成绩只能排在十名左右,于是,父母越加督促小北学习学习再学习。其实,一向优秀的小北对自己这个成绩也不满意,成绩稍有波动就急得不行。自七年级,小北开始天天学习到深夜两三点。过多的辛苦非但没让小北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九年级时他还不幸患上了心肌炎。 躺在病床上休养,小北脑海里也是天天惦记学习,生怕成绩落后太多。不过还好的是,因为患病,小北总算明白了一些健康的重要性。休学一个月,小北勉强考上重点高中。 这样的经历,并没有让小北的父母重视起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觉得是学习累造成的。通过一个月的休息,孩子也恢复元气了。相反,因小北成绩下降,父母更加焦虑,听说不考上重点大学找工作都难,他们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找熟人把儿子送到重点班,这似乎才有保障。他们认为,做父母的,这样做才对得起孩子,也给自己心理上一些安全感。 在重点班,小北的成绩中等,这怎么能让小北接受?小北发现,自己在成绩上越来越喜欢和同学比较,越比较越心慌意乱,没有信心,虽然不喜欢学习,他还是逼迫自己努力再战。夜战是常有的事,小北最拿手的学习方式就是比别人更努力、花更多时间做试卷。持续的焦虑、压力、恐慌让小北不堪重负,总是怀疑自己患了这个病那个病,睡觉前反复检查门窗,上课心里发急,老想给老师擦黑板,总觉得老师写的字不整齐、不好看,搞得心神不宁,无法静心听课。同学翻书的声音,都能影响小北的注意力。小北用尽方法也无法调整自己,甚至感到了自己对生活的绝望。 小北郁闷地说:“没怎么学习呢,一天下来就能整得我累得半死,这个问题不解决没法生活,更不要说学习了。” 当我为小北讲解一番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后,我问小北:“我哪句话最能打动你?” “老师,表面上因为身体不好,我好像对成绩妥协了,但骨子里其实没改变,不做到第一名我就不甘心,我的确是这样。”我回应道:“这样的状态不调整,确实很痛苦。其实,从我们接待的太多类似案例可以肯定:不改变认识,即使做到第一名,你也不会开心,因为你对自己会有新的目标要求,你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你只注重学习结果,而没有学会享受过程,性格已开始严重短板。如果一个人的人格是不健全的,他的心理健康怎么会有保障呢?” 小北描述,他从前的生活里没有同学间的交往、没有运动、没有电影电视、没有课外读物,开始是父母说耽误学习,使他根本没有时间做上述事情,后来小北被同化了——慢慢自己也觉得做这些事情就是耽误学习,哪天学习累了,他偶尔也会看看电视听听歌,可过后就自责、纠结得不行。小北表示:现在要好好思考一下,他的青春留下的是否只有试卷?我知道,对小北的咨询还没有真正开始,他现在急于改变,是因为学习上一堆的事急等着他面对呢。 当一个学生生命的支点只有学习成绩,真的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我想到电视台前段时间报道的一个高中生跳楼事件,有老师曾痛切说过:“孩子的心灵尚脆弱,一个生命本要靠无数支点去支撑,如果我们的教育只给孩子一个支点——学习成绩,那么,一旦这个支点出现问题,生命的大厦就可能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