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教的通病是,从小惯,长大管,这正是为何孩子越管越叛逆的原因。 孩子陷于网络、手机而不能自拔,是我的学生中最普遍的现象。这些东西对有的孩子来说,如同毒瘾一样戒不了,最终严重影响到学业。 这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但至少就我接触的圈子的情况看,中国的情况似乎比美国严重得多。美国的家长,特别是教育背景好的家长,在网络、手机等方面对孩子控制得很严。 硅谷那些创造了这些玩意儿的高科技人士,往往更严。这些高科技人士,往往不让孩子在13岁以前接触网络、手机等。孩子过了这个年纪,每天的上网时间也严格控制,而且上网一定要在全家的起居室,不能在自己的卧室里。 我也是不让女儿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乃至乔布斯去世的时候,她还不知道乔布斯是谁。我把这事晒在微博上,引起很多人的抨击,说我把孩子管出毛病了。我告诉大家:“女儿一天到晚有许多自己的事情做,从来没有用过乔布斯制造的产品,为什么一定要知道乔布斯呢?”这下子更捅了马蜂窝:“怎么会?没有ipad、iPhone?这不是变态吗?” 其实,我和妻子对孩子一直是“放任自流”的态度,从不干涉她的行为。她有电脑后,可以在自己的卧室上网。显然,她在网上可以为所欲为。为什么我们这么放心?也许,她确实看了些“不该看”的东西,但从她的行为中可以观察出来:她对网络没有那种病态的瘾,不可能沉溺于某种有害的影响中。 另外,她是学校同龄孩子中最后一个拥有手机的。14岁那年,她向我们提出要手机,原因是运动队训练、俱乐部活动等,大家都用短信联系。她没有手机,结果错过了好几次。我们决定给她买,她自己上网挑了个刚过时、仅能满足基本功能的型号。可以看出来,14岁前没有手机,她除了感到有点不方便外,并无其他压力。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小的时候最依赖父母,也最容易接受父母的影响,“管孩子”在这个时期最有效。当然,这种管,不是消极的,如总是训斥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等。积极地管教,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女儿小的时候,对电子产品基本没有兴趣,包括电视,因为粘妈妈还粘不过来,妈妈又总是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陪她。等孩子进入青春期,自我迅速形成,独立的欲求变得强烈,正好是父母逐渐退出、让孩子“自作主张”的阶段。孩子小时候养成的习惯越好,此时父母撒手就越放心。 然而,许多中国的父母,则恰恰相反:孩子小时候依赖父母,父母却懒得管、懒得陪,索性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玩手机,只要不来麻烦自己就行。等孩子进入青春期该独立的时候,父母一看,孩子毛病怎么那么多,学习不好又爱上网,于是反而开始管了。孩子年龄越来越大,但获得的自由不是越来越多,反而越来越少。这种反人性、反成长的做法,自然会激起反叛。 更糟糕的是,这些家长为了改变孩子的坏毛病,往往操之过急、矫枉过正。我对许多家长说:“孩子迷恋网络,一是从小养成的坏毛病不可能一下子就改掉,二是他们的生活太单调,整天关在学校刷题,回家被父母看着做作业,心理的厌倦和疲乏已经到了极限,自然要从这些东西里面寻求解脱。” 家长要更多地从积极的角度想办法,比如送孩子去学游泳等等,引导他们发展课外的兴趣爱好,有个调剂,同时也培养性格、拓宽视野。当生活不再那么单调以后,从网络游戏中脱身也就容易许多。 中国家长该引以为戒的是,千万不要从小惯,长大管,这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