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批判地缘政治学视角解读经典地缘政治理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志丁(1986-),男,江西上饶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讲师,主要从事全球化与地缘环境研究,E-mail:huzhiding2007@126.com,昆明 650500,北京 100101;陆大道(通讯作者)(1940-),男,安徽桐城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1709H),主要从事生产力布局、国土开发、区域发展和城镇化问题研究,E-mail:ludd@igsnrr.ac.cn,北京 100101

原文出处:
地理学报

内容提要:

大国间的争霸与兴衰更替,无不受地缘法则的支配。地理学者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准确把握国家利益之所在,抓住机遇为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但是,缺乏对地缘政治学的历史和哲学的批判将不能准确理解和有效实践地缘政治理论。本文简要介绍了批判地缘政治学的发展,总结了批判地缘政治学的3个特点,据此对4个经典地缘政治理论进行了解读。为了简化解读过程,首先提出了一个解读4个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的分析框架;其次根据这个分析框架重点解读了麦金德的“历史的地理枢纽”;最后对4个经典地缘政治理论进行了批判性总结。通过批判性解读,得出经典地缘政治理论既有科学性一面,也有假说性和理念性的一面。经典地缘政治理论构建是基于国际地缘格局、国家利益空间分布、国家间空间冲突而构建的,并展现了理论建构者的身份,体现了地缘政治理论的历史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地理知识—权力结构。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05 期

字号:

      修订日期:2015-01-07

      DOI:10.11821/dlxb201506001

      1 引言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会给全球稳定和地缘格局带来影响[1]。而大国间的争霸与兴衰更替,无不受地缘法则的支配。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迅速发展,国际权力结构正发生深刻重组,中国和平发展亟需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的理论支撑[2]。而地理学又是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基础性学科,因此,陆大道院士呼吁地理学者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准确把握国家利益之所在,抓住机遇做出贡献,特别是要在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能向国家提交更多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思辨性的咨询报告,向社会展示地理学界对世界问题的看法和建议[2]。

      然而,当前在国内地理学界对地缘政治理论研究中,特别是在地缘战略研究中,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认识误区,即言必称拉策尔、麦金德、马汉和斯皮克曼等早期经典地缘战略学者,并借助他们的理论指导中国的地缘战略实践。在应用经典地缘政治理论指导地缘实践中,经常忽视理论构建者所处的背景,一味盲从“真理的永恒性”[3]。莱斯利·海柏尔(Leslie Hepple)就明确指出,缺乏对地缘政治学的历史和哲学的批判将使我们容易犯同样的错误[4]。自然,仅仅据经典地缘政治理论所分析的关于中国地缘安全态势,以及提出的中国地缘战略可能多少会存在不足[5-7]。恩格斯早就明确的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但是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具有不同的内容”[8]。早期的经典地缘政治理论(国家有机体论、海权论、陆权论和边缘地带论)虽然表现形式和研究内容存在差异,但是每一种地缘政治理论的提出都是当时时代背景和国家现实需要的理论产物。因此,在借鉴和运用这些经典地缘政治理论时,就需全面理解理论的科学、假说和理念三个层面。因为任何理论都有其科学性一面,也有其假说性一面,同时也是理论倡导者政治理念的一种自然流露[9]。社会科学家不可能甩掉自己的社会历史身份,他们提出的社会知识永远是片面的、有视点的,并且显示出特殊的道德与意识形态含义。

      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特别是米歇尔·福柯的知识权力理论,地缘政治学者对地缘政治学进行了批判性的重构,由此导致批判地缘政治学的诞生[10]。批判地缘政治学通过对传统地缘政治本体论、认识论和思想史的反思,对传统理论的一些基本逻辑和根本假定展开了质疑与批判[11]。本文拟运用批判地缘政治学的视角批判地检视和反思经典地缘政治理论构建过程,恢复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的历史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以及其包含的权力—知识结构。

      2 批判地缘政治学发展及其特点

      2.1 批判地缘政治学发展

      批判地缘政治学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但“批判地缘政治学”这个术语创造于90年代初,其先驱是三位政治地理学家格兰特·奥图瓦塞尔(Gearóid Tuathail)、约翰·阿格纽(John Agnew)和赛门·达尔比(Simon Dalby)[12-14]。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①冷战地缘政治格局的改变;②划分独特的研究领域的欲望驱使;③在冷战后几年,很多以英语为母语的学者深深感觉到有必要将理念和政治实践联系起来的责任感[15]。批判地缘政治学作为当前沟通地理学和国际关系学的桥梁,由于受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和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影响和启发,其将地缘政治定义为由一组政治话语、陈述和一系列的实践组成,而不是简单地对地理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描述性术语[16]。因此,批判地缘政治学的目标不是致力于发展有关空间与政治相互作用的理论,而是集中在解构地缘政治话语和揭露隐藏在话语、地理知识等背后的权力关系,特别是要挑战军事主义者各种各样的全球空间制图[17]。

      批判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得益于地理学家和国际关系学者的大量研究工作,涉及到对冷战期间的政治认同、冲突地理后果、理念与政治实践等主题,后结构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撑[18-19]。批判地缘政治学不是对传统地缘政治学的否定,而是对传统地缘政治学关于“政治的”和“地理的”理解的补充。因此,批判地缘政治学可以被看作是正在形成的一种不同形式地缘政治学。然而,对“批判地缘政治学”这个词使用本身仍然存在争议,尼尔·史密斯在参加2007年美国地理学会举办的“批判地缘政治研究新方向”时指出“批判地缘政治学”这个词存在使用不当的嫌疑,而这恰恰也是当时会议举办的主要原因之一[20]。批判地缘政治学的开拓者奥图瓦塞尔更是直接指出,批判地缘政治学这个词仅仅是一个方便的杜撰[21]。

      批判地缘政治学主要批判的方向为:①批评超越文本的研究,恢复地缘政治实践中情境性,而地缘政治实践在早期被认为是客观的或实际的;②批评以国家为中心的世界政治研究,恢复国际地缘政治体系中不同行为主体的实践;③批判西方中心主义,阐明西方地缘政治学家及其话语对关键历史发展的影响[22]。因此,批判地缘政治学者认为地缘政治学是一个广泛的文化现象,其行为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在政治上也不是价值中立的。然而,长期以来批判地缘政治学过于受文本主义(textualism)研究方法主导,使得其对话语概念理论化和批判地缘政治理论构建研究远远不够[23]。同时,批判地缘政治学虽然动摇了国家中心主义,但是仍没有提出与此相对立的认识和考察地缘政治的、具有革命性的方法,目前部分地理学者已经对此进行相关探索[24-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