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时间:2014-04-10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15)04-0402-08 1 洛杉矶学派的源起、代表人物及发展脉络 20世纪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在形式与内容、广度与深度上呈现了迅速进展,从根本上带来了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包括大规模生产的工业时代的终结,以信息和服务业为重要基础的新经济模式的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加剧,城市内部经济活动的分散以及城市连绵区的形成等,洛杉矶学派正是源起这一时期。1986年《社会与空间》推出了一期探讨洛杉矶的特刊,此后这些研究洛杉矶现象为主的学者们被美国学术界称为“洛杉矶学派”(Los Angeles School)。该学派在1980年代末召开了一系列的学术会议,出版了许多著作,对洛杉矶的研究也渐成体系[1]。一般认为,洛杉矶学派主要是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的几位地理学家学术观点与系统思想的统称。 洛杉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爱德华·索亚(Edward W.Soja)、艾伦·斯科特(Allen J.Scott)、迈克·戴维斯(Mike Davis)、迈克尔·迪尔(Michael J.Dear)等。他们认为,洛杉矶大都市区的发展现实或许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众多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后现代大都市的典型文献[2-4]。从传统的城市发展理论来看,洛杉矶大都市区具有很多例外的特征。在传统理论中,城市中心具有重要的控制与影响能力,会对周边地区起到辐射与带动作用。但洛杉矶大都市区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发挥控制与影响能力的城市中心,多中心化、零散化、碎片化的城市结构似乎在洛杉矶大都市区发展的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虽然在很多层面上与传统的城市发展路径有所差异,洛杉矶大都市区却始终是极具活力的多元文化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移民,是美国西海岸重要的工业增长极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这样的特殊性使得这批学者加强了对洛杉矶大都市区的关注,并针对其发展历程和特征总结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 基于洛杉矶大都市区多元化的复杂特征,洛杉矶学派各位代表人物描述和理解洛杉矶的方式和角度也是多元的。迪尔认为洛杉矶不同于传统工业城市的发展形态与一般特征,是城市区域由现代主义范式向后现代主义范式转变的典型代表,强调建立对差异性、不确定性与多元性的理解[2,3]。戴维斯关注的是洛杉矶的社会种族问题与城市管治,他从洛杉矶知识分子流派、政治领导人更替、住房市场的变化、社会犯罪、宗教和生态环境几个方面进行考查,认为洛杉矶的社会两极分化与种族矛盾已经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洛杉矶在人口扩张、地域无限蔓延的同时,也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4]。斯科特则更专注于全球化背景下洛杉矶大都市区产业活动空间的演变,弹性生产空间的灵活性维持了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劳动分工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中扩张,使得洛杉矶在经历了福特式生产危机之后迅速转型,经济得以复苏[5]。索亚更像是洛杉矶学派的集大成者和系统的梳理者,他将这些关于洛杉矶的思考、分析和阐释归纳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在多部著作中汇聚成洛杉矶学派的核心思想与基本内涵[6-9]。洛杉矶学派认为,城市向后大都市转变的过程是不稳定的,将会遇到的突发问题和矛盾是难以预见的,洛杉矶大都市区正处于这样的转型过程中,其进展似乎比其它地方更快,针对洛杉矶大都市区的分析,既是对一个都市区域转变的典型说明,同时也可以为其它城市空间提供比较分析的依据。 2 洛杉矶学派的理论基础:社会-空间辩证法 洛杉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地理学家,而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空间,因此,对于空间概念的内涵理解是洛杉矶学派的重要理论基础。洛杉矶学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后现代空间观的影响,认为空间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而是一种建构空间,是各类复杂社会关系的产物,需要结合特定时期特定地点进行分析,并不具有普适的一般规律。洛杉矶学派提倡接受空间的多元性,认为不同地区的历史基础和发展过程都不尽相同,面对的社会矛盾也不同,而最终构成的空间将是各异的。 洛杉矶学派对“空间”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亨利·列斐伏尔(Henry Lefebvre)的影响,他被迪尔称为“潜在的后现代主义者”[3],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了空间的作用,批判了以往对于空间的忽视。1974年,列斐伏尔首先丰富了对空间概念的内涵界定,认为“空间并不是一个预先给定的东西,而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即“社会空间”的概念[10,11]。同时这种社会空间服从于当前生产方式,为了保障社会生产方式顺利运行,社会实践需要生产出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在列斐伏尔的思想中,社会发展与社会空间的生产是交织在一起的,他非常重视“社会空间”在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12]。 索亚为洛杉矶学派的理论基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梳理了生产方式、社会关系与空间关系之间的逻辑思辨过程,提出了“社会空间辩证法”。他认为,生产方式的确立服从于人们劳动的基本目的,生产方式直接决定了社会关系与空间关系,各种社会关系与空间关系具有辩证的交互作用,即各类错综复杂的生产关系可以形成空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空间影响。空间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结果和产物,同时也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前提和中介。 概括地说,洛杉矶学派对于“空间”基本特性的认识包括,空间服从于人类劳动的目的;由社会关系生产;并不是具有构建法则与独特演变机制的独立结构,而是与社会关系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社会关系造成限制与影响。 3 洛杉矶学派的现实逻辑:危机与重构 根据社会-空间辩证关系的分析框架,来自内外部的力量对生产方式造成的冲击将导致社会关系与空间关系的相应变动,原有的社会关系与空间关系难以维系生产方式的平稳运行,“社会危机”将会产生,此时社会关系与空间关系需要调整以实现新的平衡,即实现“重构”。因此,危机与重构是社会-空间辩证关系在城市区域发展现实中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