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意识形态:1950年代的“速写运动”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雪杉,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2011级博士生 100102

原文出处:
美术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5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55年3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作品种类中,有一门是速写。996件参展作品里,速写和素描共计51件。①能够明确为速写的,有艾中信《代表们眺望人民的首都》、伍必端《枪在这儿(朝鲜速写)》、邵宇《首都速写》、武德祖《你家的、我家的、都是咱们社的》、侯逸民《农村速写》、孙恩同《劳动后的休息》、黄胄《少年》和《吹唢呐》、叶浅予《来自草地》和《舞蹈速写》、罗工柳的《朝鲜速写》等作品。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1949年第一届全国美展里没有速写,民国时期举办的全国美术展览会里不包含速写,现在的全国美展里,速写也不再出现。为什么在第二届全国美展中,速写会成为一个独立的绘画种类,又被如此重视?

       一、速写与现实主义

       第二届全国美展由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具体事务由美协承担。决定举办这次美展是在1953年第二届文代会期间,1954年2月发出展览通告。这则刊登于《美术》杂志上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征集展品办法》标志着美展筹备工作正式展开。速写明确出现在征集范围之内:

       绘画——包括墨画、油画、水彩、粉画、年画、讽刺画、宣传画、连环画、素描、插图、速写……等。②

       虽然排在最末,但速写显然是作为一个绘画种类进入这个名单,与中国画(当时称“墨画”)、油画、水彩等并列,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媒介。

       速写为什么能够进入全国美展,可以从第二届全国美展之前举办的另一次全国规模的速写展览中窥见玄机。美术家协会筹备全国美展的同时,还在计划另外四个小型展览。1953年底就已决定,美协要在1954年举办“全国美术展览会一次、小型展览四次”。③1954年第2期《美术》杂志上刊登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一九五四年的工作计划》中将这4次展览明确为齐白石个人画展、水彩画展、建筑设计展和漫画展。④其中不包括速写。

       但在1954年3月《美术》杂志上刊登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水彩画和速写展览会征集作品》通告里,突然在展览内容中加入了速写,二月份所提出的“水彩展”在三月变更并且确定为“水彩、速写展览会”。⑤在前后接续的两期《美术》杂志上对同一个展览的报道出现显著不同,说明这两期之间发生了某种变动。1954年《美术》杂志发行时间是在当月的15号,所以这个变动发生在1954年的2月15日和3月15日之间。这就为考察速写进入这次展览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

       在这个时间段里,美术家协会召开过一个速写会议。1954年2月16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委员会的绘画组举行了一次关于速写问题的讨论会,40多位在北京的美术家参加,所有参会者在会上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

       大家认为一个现实主义的画家,必需随时随地多画速写,这不仅是可以记录生活、锻炼技巧,而且也可以进一步帮助画家更深入地观察生活。⑥

      

       第二届全国美展中的参展速写

      

       这里确认了速写的重要性,“一个现实主义画家,必需随时随地多画速写”。这就是说,一个画家可以不画中国画,不画油画,或者不画版画,但不管你最后画什么,你必须要画而且是“多画”速写。速写在理论上被提升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或许正是2月16日这样一个凝聚共识、推崇速写的会议,最后促成“水彩展”在3月变成了“水彩、速写展”。

       为什么美术家协会要召开一个关于速写的会议?这个问题可能需要追溯到新上任的美协副主席蔡若虹。蔡若虹是延安时期的老同志,建国后在毛泽东的欣赏和周扬的鼓励下转向美术理论和批评写作,⑦成为建国初期美术界最重要的“笔杆子”之一。1949年底、1950年初的新年画运动有他的功绩,这一次,他的目光转向了速写。1953年10月,蔡若虹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任后的第一篇重头文章《开辟美术创作的广阔道路》发表在1954年1月的《美术》杂志上,文章提倡所有画家都要画速写:

       我们必须跑到画室以外的生活中去,必须不间断地进行各种生活形象的速写,必须认识到生活形象的速写工作是我们创作的基础。我们现在很缺乏这种基础;所以在作品中往往看不见形象的真实,看不见生活的真实,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艺术的真实。一般化的形象是从这里产生的,公式主义的构图是从这里产生的,创作内容的枯干也是在这里产生的。我们必须停止画家身边不带速写簿子的不良状况;在我看来,作为现实主义的画家的主要条件,应该首先看他有多少速写簿子;因为没有生活形象的积累就没有“现实生活”的根据。因而也就没有“现实意义”的根据。⑧

       这段话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首次提出,新中国的画家“必须”不间断地画速写,“必须”认识到“速写工作是我们创作的基础”。在蔡若虹这篇文章出现之前,画或不画速写完全取决于画家个人,从没有人把速写提升到“我们创作的基础”的高度。二是速写成为“现实主义”画家的主要条件,一个画家与“现实主义”的紧密程度,甚至应该取决于画了多少速写。蔡若虹的理由是,“现实意义”来自“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来自“生活形象的积累”,而画家的生活形象的积累只能来自速写。所以,只有通过速写,一个画家才可能进行“现实主义”的创作。这里建立起一个等式:“现实主义=深入生活=画速写”。当这个等式建立起来之后,速写与现实主义的关系就明确下来,并且密不可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