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1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2815(2015)01-0038-05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年)是法兰克福学派最主要的领军人物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法兰克福学派,特别是马尔库塞本人的思想,本身并不是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出现的,其理论的核心和实质,在于在发达工业社会(即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下,探索出一条既不同于带有“修正”色彩的民主社会主义、又有别于所谓“正统”的苏联东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实现之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种极富影响力的现代社会思潮,马尔库塞的思想具有巨大的教育公用。从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的“造反学生”把他的著作《单向度的人》(One Dimensional Man)奉为“圣经”这一事实上就可见一斑。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马尔库塞思想中的教育、特别是青年教育因素,并结合我国青年和青年教育现实,为我国青年教育工作提供某些理论借鉴。 一、“意识的觉醒”——马尔库塞思想中的青年教育因素 通过分析马尔库塞的思想,笔者认为其中蕴含的青年教育因素主要包括:人的自我意识、批判意识、“审美”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觉醒,使现代青年具有独立意识、自由自觉的意识,关注真正的自由与幸福,成为社会变革的先锋。 (一)关注真正的自由与幸福——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马尔库塞众多的著作中,不时闪现出一个词——“异化”。笔者认为,这是马尔库塞思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他在用这个词不断地提醒并告诫着被他寄予厚望的“新左派”们:发达工业社会正在用技术理性蒙蔽你们的双眼,消解你们革命的否定性,以实现极权统治,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幸福,必须实现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人的自我意识,第一反映在对自我所需的认知。马尔库塞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利用高度先进的技术,向社会提供了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无穷无尽的物质消费品,使得人们过上了“幸福”生活,进而迷失在如洪水猛兽般的物欲中难以自拔。但物质上的满足只是一种假象,是通过“处理过剩能力,为必定有利可图的售出商品能被购买创造需要,为生产和推销这些商品创造工作的热情”[1]。马尔库塞认为,这些压抑都是从外部施加的,因为生命本能并没有要求这些压抑,尤其是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机构化把社会对人的控制推向了人不可承受的程度。 其次,人的自我意识也体现在人们可以自我决定。所谓自我决定,就是“直接生产者自身将有机会通过他们自身的劳动和闲暇去创造他们自己的进步并决定其速度和方向”[1]。笔者认为,“自我决定”是最能够体现人自我意识的因素,因为真正能够自我决定的人,才是自“觉”的人,他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并且清楚应“干什么”,进而享受“自我的存在”,悦纳自己的生命和个性,并以积极的主动性认识和改造世界。然而,在发达工业社会,人们盲目贪图物质挥霍和肉体享乐,从而“屈从于了一种来自外部的力量,这就使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决定自己的生活成为不可能”[2]。 第三,自我意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自我解放。事实上,人的自我和对自我的“认识”并不总是相符的,特别是当外在的异化了的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的要求时,自我意识必须重新从异化情境中解脱出来,而这种解脱从根本上说只能通过“自我”实现,也就是说,自我解放是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前提。这恰如马尔库塞所说的:“被管理的个人已经把他们受到的摧残内化到他们自己的需求和满足之中,因而又在一个扩大的范围内再生产着它。”[1] (二)反对盲从、呼唤独立——人的批判意识的觉醒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不仅在这一学派中极具代表性,而且还独树一帜,他所研究的社会有法西斯主义社会、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和欧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在他看来,这些社会都是“病态社会”,所以他又把对它们的研究归结为对它们的批判,而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无不渗透着程巍所谓的“否定性思维”,也即批判意识。马尔库塞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呼唤着人批判意识的觉醒。 从个人的角度看,人之所以要具有批判意识,原因在于国家和社会通过“工业化的技术”即“政治的技术”把社会需要转化成了个人的需要,并向人们提供各种消费品来满足人的“虚假的需求”,从而让人异化成单面人,即仅仅具有肯定性言行的无批判意识的人。这正如马尔库塞所描述的那样:“这可能是一种比以前好得多的生活方式;但它却阻碍着质的变化”[1],“由于大家都‘分享制度的好处’,因此那种在自由和平等名义下提出抗议的生活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1]。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单面人的言行模式,而与这一模式不相容的言行观念,要么遭到排挤,要么就被这种模式所吞没。 从政治的角度看,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层级的社会成员为享受各式各样的物质生活而暂时达成了“默契的妥协”,矛盾与纠纷也暂时消解,人们也就没有了批判精神。马尔库塞指出:“发达工业社会确乎是一种对抗力量共存的系统;但是在一种更高的一致性中,即在保卫和扩大已确立地位并遏制质变的共同利益中,这些力量相互抵消”[1],这就在事实上统一各个不同的价值要求,因而也就弥合了威胁现存秩序的反对派,削弱了人们已有的批判精神。所谓一体化,指的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为追逐私利而向整个社会妥协,向既有秩序妥协,具体表现在:“社会与国家的一体化,个人与社会一体化,个人与他人一体化,个人的思想与行为的一体化。”[3]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依据统治者的意图和需要而建构起来的,“他们的论语充满着自我生效的假设,这些被垄断的假设不断重复,最后变成令人昏昏欲睡的定义和命令”[1]。这也是一种消除了双向度的单向度文化,正如马尔库塞本人所指出的:“高层文化也与现实同一起来,高层文化本来与现实相疏远、相脱离”,而正是靠着这种“疏离”才使得高层文化比现实高出一筹。如今,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已没有了明显界限,“文化中心变成了商业中心,或市政中心、政府中心的适当场所”。于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只有肯定,缺乏否定,被‘幸福意识’所同化和物化的失去批判精神的单向度思想和文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