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读学校是针对有轻微违法行为和行为偏差的未成年人进行特殊教育的专门学校,是义务教育的一种特殊和补充形式,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后防线。工读教育既具有普通教育的教育职能,又担负教育挽救、教育矫治和职业技能教育的责任,具有生活照料、心理辅导、文化学习、行为矫治和技能培训等多方面的功能。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工读学校并没有准确把握新时代下社会形势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仍然希望政府来扶植工读学校,形成了单一的办学模式,自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工读学校需求多元性的要求,中国工读学校没有摆脱“粗放单一”的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对“人文、文明、文化”的内在需要,不能满足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对工读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的需要,不能满足在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中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中国工读学校的发展受到阻碍,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生存与发展越发艰难。①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在我国的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工作者队伍的不断壮大,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于社会工作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社会工作在多种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专业价值与实践意义与中国工读教育的历史使命有许多契合之处,工读学校的特殊性为社会工作介入工读学校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社会工作的介入将有利于弥补现有工读学校教育矫治的不足,使工读教育能够更完善地发挥其育人的社会功能。 一、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的界定 社会工作依据目标、服务对象的不同,作为一种专业服务介入到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和空间,从而形成社会工作的领域。“与中国工读教育密切相关的社会工作领域主要有矫正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和青少年社会工作。”②而场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优势视角理论则是社会工作中使用普遍并且与中国工读教育密切相关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 (一)场域理论 场域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是指人的行动受其所在的场域影响,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还包括他人的行动、心理因素以及相关的其他因素,场域理论强调把心理因素注入客观环境的作用过程中去,强调了主体的作用;行为环境和生活空间都是由心理和环境两种因素构成的主客混合环境。“它给社会工作带来的启示是,小组可以是一个动态的场域空间,在这个动态的场域中,小组中的物理环境、人文环境、小组自身的动力环境等与个人自身的个体因素共同影响成员的行为和改变,所以社会工作者应在小组中创造一个有利于工读学生成长的场域空间。”③ (二)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主要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其主要观点是:人们倾向于模仿被强化的榜样行为,人类的社会行为和人格,主要是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学习和自我调节过程以及榜样作用而形成。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在对他人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而这个习得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能动的、对环境的刺激进行有选择的反映并且把所选择的刺激进行组织并转化的过程。④人类的社会行为和人格,主要是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学习和自我调节过程以及榜样作用而形成。例如,当工读学校某个班级的某个学生的行为受到表扬时,那么这个班级的其他同学就会为了在将来得到同样的表扬而追随这种行为。反之,如果当工读学校的某个班级的某个学生的行为被忽视或者其行为受到惩罚,那么这个班级的其他工读学生为了避免否定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仿效这种行为。因此,社会工作人员在工读学校中要正确地利用奖励和惩罚,使得工读学生能在观察、模仿的过程中习得正确的行为,从而替代工读学生的不良行为,学习和习得良好的行为。 (三)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即便是那些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协助他们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以达到他们的目标”。概括地说,“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充分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协助人们从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实现目标和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塞勒伯明确提出:“优势视角是对传统社会工作实践的一次戏剧性飞跃。优势视角取向的实践意味着:作为社工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⑤“优势视角的实践要求我们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案主、他们的环境和他们的现状,不再是鼓励地或专注地集中于问题,而把眼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苦难的荆棘之中,你能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动员案主的知识、能力和资源等力量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这样案主将会有更好的生活质量。”⑥“优势视角强调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创伤和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那些为面包、工作和住房而抗争的人们是具有抗逆力和具有资源的,即便在痛苦之中,他们也期望取得成就);与案主合作,我们可以最好地服务于案主;所有环境都充满资源;注重关怀、照顾和脉络。以优势和资产为本的取向可以激发案主和工作者的乐观情绪、希望和动机”。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