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钱”怎么办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5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一个星期之内,有三位妈妈问了我同样的问题:“孩子‘偷钱’怎么办?”

      我给“偷钱”两个字打上了引号,在我看来,这是孩子私下拿了父母的钱,不能过于武断地定义为“偷”。

      在咨询中我发现,孩子私拿大人的钱,发生在10岁左右的非常多。

      其中有一个11岁的男孩,妈妈发现他拿钱买了游戏币,另外这个孩子以前还拿钱买过小玩具和零食。孩子每次被发现后认错态度都很好,但还是重犯。其实,只要关注孩子买了什么东西,就能理解孩子拿钱的驱动力。

      我问这位妈妈:“孩子有哪些与钱有关的愿望?”妈妈列了如下几条:羡慕别人可以玩游戏(主要是电脑游戏),想吃肯德基,想买一些小玩具,比如小刀、卡片之类的小东西。

      关于孩子的愿望,比如吃肯德基,妈妈说此前不让他吃,认为这种快餐是垃圾食品,对身体有害。我的回答是:“这的确对身体不好。不过孩子会偷偷拿了你的钱去买零食,有些零食的质量更没法保证,这两者相比,哪个更有害呢?”最后,我们达成共识,每两个星期让孩子吃一次肯德基。关于孩子喜欢小刀、卡片、漫画儿之类的小东西,妈妈认为孩子喜欢的那些漫画儿等等,都是没用的。其实,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玩耍本身不会产生什么使用价值,但只要孩子喜欢,身心愉悦就好。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之所以偷偷拿父母的钱,是因为心中的愿望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因此我建议妈妈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愿望,然后判断其愿望是否合理,可否满足,再做取舍。孩子的一部分愿望满足了,当他可以买一些小玩具,可以吃肯德基也就不再需要偷偷拿爸爸妈妈的钱了。

      同时,我建议这位妈妈考虑给孩子一些零用钱,给的时候,不妨作一个简单的约定,比如零用钱的使用范围、具体数目、给钱的方式、是否需要记账,等等。这也是对零用钱使用的一个指导。

      不妨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给零用钱。比如最开始可以按天给,虽然有些麻烦,但可以有效抑制孩子的冲动消费。假设孩子一个月有30元零用钱,如果按月给,他可能3天就花光,另外27天没钱可花,有时候孩子还会忍不住悄悄拿父母的钱。如果每天给,他每天都有盼头儿,但他要学会攒钱才能完成自己的愿望,比如买一本5元钱的漫画书,他要等5天,孩子就学会了延迟满足。等孩子对待零用钱的态度稍微理智一些,我们就可以过渡为按星期给,甚至是按月给。

      当然,我们并不鼓励孩子偷偷拿家里的钱,无论如何这都是不妥的行为。发现以后一定要严肃地教育孩子,让孩子有基本的是非观念。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醒的是,孩子偶尔偷偷拿了父母的钱,并不等于变坏。家长在这个问题上特别容易产生道德焦虑,因此往往会严厉地处理这种事情。而且通常处理的是结果,而不深思引起这件事的原因,原因没有弄清楚,孩子往往会再犯,然后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这显然是一个恶性循环。当然,如果孩子频繁偷偷拿父母的钱,则另当别论。

      为什么10岁左右的孩子容易犯这个错误呢?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开始认识到金钱的力量,渴望对金钱拥有控制权和支配权。有的家长说,他想要的东西我给他买了。其实,孩子最渴望的不是东西本身,而是自己购买的权利,如果家长不给,他们就会通过别的方法获取。回忆一下我们最开始花钱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很好?我们甚至会觉得钱很神奇,一张薄薄的纸币,就可以换来那么多让人心满意足的好东西。孩子为了体验这个“好的感觉”,有时候会知错犯错。

      十几岁的孩子有消费需求,渴望驾驭金钱,这本身没什么错。这个问题宜疏不且堵,越是不让孩子消费,他的愿望就越强烈。孩子刚开始有零用钱的时候可能会乱花为了花钱而花钱,买些没用的、不值碍的东西。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因此没必要责备孩子,而应该慢慢引导孩子回归理性。

      这个年龄段恰好是理财教育的好机会。理财,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挣钱、花钱、存钱、省钱的学问。经常听家长说:“你现在只要好好读书就行,挣钱的事儿长大了再说。”等长大了、工作了,再进行理财教育,还来得及吗?我个人觉得,理财教育从8岁甚至更早就可以开始了。

      理财教育,不妨从管理零用钱开始。

      许多孩子的零用钱基本都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有一笔可观的压岁钱,对压岁钱的使用,有的是由父母来统一支配,有的孩子则用来买平时的零用钱支付不起的东西,随意性很大,缺少计划。有些家庭,给孩子零用钱的额度,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有位私立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他班里的孩子全都是高消费,一次花几千元是很平常的事情。他甚至感慨:“学生们一出手,比我一个月的工资还多。”曾经有个孩子告诉这位老师,他的银行卡里有60万元的零用钱!

      当然,并不是说零用钱多了就一定不好,关键是孩子要有驾驭这笔金钱的能力。

      现在,很多家境好的孩子“炫富”,说到底,就是他能支配的金钱和他驾驭金钱的能力不相匹配。把金钱变为炫耀的工具一点儿难度系数都没有,但如果一个孩子能善用手里的一大笔钱,做到物尽其用,倒是非常令人尊敬。

      炫富现象反映了人们财富观的偏差,以及中国人理财教育的缺失。大家都说富不过三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源在于理财教育没做好。富二代、富三代,片面地把财富等同于购买力,绝大部分人把精力用来想怎样花钱,却很少考虑怎样挣钱、怎样投资。

      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至少要包括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学会储蓄、学会理智消费、了解等值的观念、考虑怎样挣钱等。

      每个人的财富观都不同,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教育孩子自己创造财富。这与父母的财富多寡无关,我们从报纸杂志上得知,哪怕是顶级富豪,也会让自己的孩子去打工挣钱。并非在乎那点收入,而是要给孩子从小确立一个观念——财富要靠自己创造,并且要尽早让孩子体会创造财富的感觉。父母直接把大笔的钱给孩子似乎是爱孩子的表现,其实剥夺了孩子创造的快乐。洛克菲勒说:“我不能用财富埋葬我心爱的孩子,愚蠢地让你们成为不思进取、只知依赖父母果实的无能者。给人带来伤害的最快捷途径就是给钱,它可以让人腐化堕落、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失去最美好的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