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世界网络的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过程研究

作者简介:
刘纯霞,女,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湖南 长沙 410205);舒彤(通讯作者),男,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和商务智能研究;汪寿阳,男,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员(湖南 长沙 410082),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管理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北京 100190)。

原文出处:
商业经济与管理

内容提要:

文章研究了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的生命周期过程,阐述小世界网络研究方法,并分析了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过程的小世界网络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特征路径长度、集聚系数、顶点度和知识交流频率等统计参量对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进行分析,得出在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的不同阶段对小世界网络的统计参量要求是不同的结论,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验证了统计参量分析的正确性,最后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5)05-0024-07

      供应链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复杂系统,与外界环境存在物质、信息和能量等多方面的交换。近几十年,因恐怖袭击、计算机病毒、地震、火灾、冰灾、经济危机、海啸等供应链内外部失调所引起的供应链中断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给节点企业、供应链和社会均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通过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过程的研究探索如何保障供应链网络整体的安全性、稳定性、鲁棒性以及优化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一、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过程的小世界网络特性

      (一)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的生命周期过程

      目前关于供应链风险传导过程的研究,是沿着企业层次向网络层次展开的。企业层次方面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部分学者发现企业风险传导与时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如叶厚元和尚永伟(2007)基于不同时期对企业风险传导进行了分类[1],张剑光(2011)将供应链风险传导要素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类,并在此基础上对供应链风险传导过程进行了分析[2];一部分学者关注供应链风险传导过程的动态性和耦合关联性,如邓明然和夏喆(2006)等注重风险在企业传导过程中是否发生耦合,探讨了稳态风险传导和非稳态风险传导的基本特征和传导机理[3];另一部分学者主要就供应链的某类风险传导进行研究,如叶建木和邓明然(2007)主要以战略风险传导为研究对象[4],张正益(2010)主要以市场风险传导为研究对象[5];还有一部分学者主要将风险比作有机体,如叶厚元和洪菲(2010)总结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风险传导特点[6]。网络层次方面,是McFarland(2008)拉开供应链风险传导及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的复杂性研究序幕的,他指出供应链传导是企业间行为从一个双边节点传播到相邻双边节点的过程[7];Cheng(2008)对不同结构的供应链网络的风险演化过程的复杂性进行了定性分析[8];Acuna-Agost等(2011)为了更好地研究供应链风险传导的复杂性,提出了SAPI统计分析方法[9];Swierczek(2013)指出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过程中的实物流和信息流可比为雪球效应,并指出集成维度可减弱实物流和信息流的中断风险传导强度[10];Feng(2014)指出风险可通过因果链条升级传导,从而导致不同的系统安全风险,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安全风险分析模型[11]。

      关于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过程的生命周期特点研究,主要有祝江斌等(2006)对城市重大突发事件扩散进行了微观机理研究,指出城市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周期一般会经历潜伏生成期、显现与爆发期、持续演进期、消解减缓期和解除消失期五个阶段[12];孙琦和季建华(2012)以快速恢复为目的,将供应链突发事件划分为预防阶段、控制阶段和应对阶段三个阶段[13]。

      这里在相关文献基础上,将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过程分为潜伏期、酝酿期、爆发期、消退期和遗留期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潜伏期,风险源发出的风险具备隐蔽性,常被忽视。第二阶段是酝酿期,中断风险传导和蔓延速度加快,传导范围更广,中断能量性冲击进一步积聚叠加、交叉传递与变异,风险源到达最终的风险宿。当潜在风险能量超出供应链网络的最大承受能力时,由于无法找到下一个能继续隐藏和传导风险的风险接收者,此时风险传导进入第三阶段,即爆发期。中断风险爆发后,伴随原风险进一步积聚、重叠、交叉、变异与并发,使危害程度大大增加,风险转化为危机,给节点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声誉损失和其它损失,原有单一风险可能最终演变成整体性的多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供应链整体的稳定性。风险并发高峰期后,风险能量逐步减少,开始步入第四阶段,中断能量性冲击逐步降低,风险波及范围逐渐缩小,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中断节点企业的经济损失逐步降低。第五阶段是遗留期,是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的最后一个时期,中断能量性冲击进一步降低,风险波及范围也进一步缩小,中断节点企业的经济损失很少,甚至可达到基本没有的程度,但中断风险缓解后中断事件造成的影响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综上可知,中断风险传导的生命周期过程相互耦合与重叠,使中断风险传导过程出现流动性、耦合性、依附性、变异性等特点,大大增加了中断风险的防范难度。

      (二)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过程的小世界特性

      Watts和Strogatz(1998)应用网络图解释“六度分离”,并提出了WS小世界网络模型,指出小世界网络特性的统计判定参量主要是平均路径长度和集聚系数[14]。Newman和Watts(1999)在WS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方法改进,提出了NW小世界模网络模型,将改变节点连接方式变为在最初无直接联系的节点间建立新联系[15]。此外,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并验证了几乎所有领域均存在小世界网络特性。但应用小世界网络理论分析供应链网络的文献相对较少:Christian(2006)对城市物资供应网络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服从复杂网络的无标度分布,即有少数的核心节点,发挥重要的物资调度和配送作用[16];王振锋等(2011)通过分析验证了服务供应链具有典型的小世界网络特征[17];赵炎和王琦(2013)就联盟网络的小世界性对企业创新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18];范旭和马军海(2006)[19]、陈晓和张纪会(2008)[20]及李彬等(2012)[21]指出供应链网络除具有一般复杂网络特性外还具有小世界特性。应用小世界网络理论分析供应链网中断风险传导过程的文献还未发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