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5)06-0130-06 [DOI]10.13529/j.cnki.enterprise.economy.2015.06.025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中越来越多的行业应用了或正在尝试应用此项技术。而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铁路货物运输可以实现对货物全程监控管理、安全预警,保证货物及时、安全的到达目的地,避免某些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减少因丢货和货物错发带来的经济损失,既有助于当前现有货运问题的解决,又能更好地迎合顾客的需求。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货运中应用的深入,也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可见,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铁路货物运输,不仅能给物流企业和铁路局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在某些行业中的逐渐应用,人们开始关注物联网在铁路物流中的应用,然而多数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1]和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现实问题[2]。对于物联网应用后物流效益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文献多是物联网应用前的效益研究,且对物流效益的研究也仅仅是站在物流企业的视角构建指标体系和进行实证分析[3]。此外,随着环保和社会责任观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纳入物流企业效益评价体系中[4][5]。尽管如此,学者们对物联网应用环境下的物流效益评价仍是缺乏人文关怀。那么,物联网对物流企业而言是否一定有应用的必要呢?或者换言之,应用后将会给其带来怎样的效益呢?为此,本文以中铁快运为例将对物联网应用后物流效益评价进行探索性研究,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并结合价值链分析,将物流效益评价扩展到顾客、物流企业、铁路局、社会四个维度,全面系统地进行中铁快运物流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二、基于物联网的中铁快运核心价值链分析 中铁快运是铁道部直属专业运输企业,承担全国铁路行李包裹的运输,在全国721个城市设有2346个营业机构,“门到门”服务网络覆盖2000多个市县。物联网环境下中铁快运核心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发现,物联网环境下中铁快运核心业务流程与物联网应用前相比呈现以下特点: 1.承运入库环节:将原业务流程的纸质标签改为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可以重复使用、不易丢失或脱落、标签中的信息能够自动传输到信息管理系统;托运单的填写在电脑中完成,同一个运单不用在不同人手中相传,直接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完成运单的填写、安检称重、制拴标签和缴费。 2.装车运输环节:物联网环境下的电子标签会与车厢识别器通信,上位机系统通过车站识别器循环采集车厢内货物在途信息(货物编号、通信时间、状态、车厢编号、上车时间、下车时间、电量、分站号)。若发生装错车或者漏装的情况,那么列车开出后,当前车站上位机会自动报警并显示信息。列车到站进行装卸作业,若发生途中丢货,那么当前车站上位机会报警指示。列车开出,若发生下错车的情况,那么当前车站上位机会报警指示,否则,进行卸车确认并记录卸车货物信息。同时,电子标签可以收到上位机的指示信息进行到站指示。可避免传统装车运输环节因人为因素造成货物漏装、装错车次、途中丢货、下错站等情况发生后信息无法跟踪,容易造成责任推诿的弊端。此外,可实现对货物的全程无缝跟踪,客户可随时掌控货物当前状态、位置、运动轨迹,最大程度迎合顾客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率。 3.到达交付环节:可以省略行李员与押运员的交接活动,接车员也无需将相应的单据送至录入人员处进行到达录入和信息核对,这些工作都由电子标签完成。 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中铁快运现行业务流程得到优化,使原有的物流通道透明化,使信息的传递更加高效、准确,使货物丢失率下降,使货物在途运输得到有效监控,使顾客满意度提高。
图1 物联网环境下中铁快运核心业务流程图 方案一:现行业务流程产生的效益;方案二:物联网环境下业务流程产生的效益
图2 构建指标体系流程图 三、物联网应用下的中铁快运物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前述物流企业核心价值链分析,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层次分析的原理尝试初步构建基于物联网的中铁快运物流效益指标体系,然后针对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设计问卷进行现场调研,将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最终构建基于物联网的中铁快运物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应用层次分析的原理,首先确定本文的研究核心为目标层;其次将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出准则层;根据各个准则设计一级指标;然后将一级指标再细化出二级指标;最后整理出各个方案作为方案层。初步构建指标体系的流程和方法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