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伦五德源流

作 者:

作者简介:
章启辉(1957- ),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湖南 长沙 410082

原文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五伦五德源远流长,经历了三代春秋源起、战国秦汉之际初形、两汉完型和立法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五伦五常、三纲五常两个思想体系。这一过程是五伦五德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在这个漫长的理论演变过程中,孔子是理论奠基的代表,孟子是理论伦常化的代表,董仲舒是理论纲常化的代表,《白虎通德论》是理论完型和立法的标识。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2015)03-0082-06

       五伦五德是以人伦道德为本位的传统儒家学说和古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生活准则和中华文明的基本范式。五伦五德的形成,经历了三代春秋源起、战国秦汉间初形、两汉完型和立法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五伦五常、三纲五常两个思想体系。在这个漫长的理论演变过程中,孔子是理论奠基的代表,孟子是理论伦常化的代表,董仲舒是理论纲常化的代表,《白虎通德论》是理论完型和立法的标识。

       一、五伦五德源起

       五伦五德源起于三代及春秋时期。《尚书·舜典》赞舜帝功曰:“慎徽五典,五典克从。”载舜帝对契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释“五典”“五教”为“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孔颖达《尚书正义》区别“父母兄弟子”为“五品”,“义慈友恭孝”为“五教”,并名为“五常”。

       《尚书·皋陶谟》载皋陶为禹详述人的基本德性和德行:“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九德”即“九常”,即人的九种基本德性和德行。皋陶的“九德”“九常”说表明,人的德性诸内而非虚玄,必诸外而见于德行;德行诸外而非无据,必诸内而本于德性。

       《尚书·洪范》载箕子用“洪范九畴”“五事”“三德”回答武王“彝伦攸叙”之问:“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祀,次五日建用皇极,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洪范九畴”为九则天地大法,“彝伦攸叙”为人伦秩序,“五事”为五种基本德行,“三德”为三种基本德性。作为“洪范九畴”的组成部分,箕子的“五事”“三德”,即伦理道德规范,具有两个思想特征:其一,是人伦大法;其二,本于天道五行。

       文献表明,远在三代上古时期,先民们就有了自觉的人伦道德意识和伦常理论抽象,诸如“五典”“五品”“五教”“九德”“五事”“三德”之类,就是当时对基本人伦道德的认识,抑或就是当时的伦常规范。

       迄至春秋,作为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儒家学说的缔创者,孔子全面总结和发挥了三代以来的伦理道德思想,广泛论及人伦关系和道德规范,基本奠定了五伦五德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模式。

       如论人伦。《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八佾》:“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微子》:“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如论仁义礼智信。《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宪问》:“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总体合观,关于后来“五伦”所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孔子不但反复论及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四伦,业已有了比较明确的父子兄弟、君臣父子之类二伦思维,关于后来“五德”所系仁、义、礼、智、信,孔子也有丰富而深刻的原则论述:仁是最高道德标准,仁的本质是克己复礼和爱人;义是判断善恶是非的尺度,义的本质是人群共同利益;礼是社会等级制度、法律规定、伦理道德规范的总和,礼的本质是等级、和谐、文明;智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智的本质是隐微不惑,闻一知十,审时度势,安身立命;信是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信的本质是诚实不欺。由此观照传统“五伦五德”,孔子奠定其基本思想和思维模式应该无疑。

       二、五伦五德初形

       战国秦汉间是五伦五德的初形时期。《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学界以孟子二说为“五伦五德”初形的标志,并以为是双向、平等的人伦道德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