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亚男今年正在某高级中学读二年级,学习非常紧张。近段时间,她发现自己脸色苍白,头发缺少了原有的乌黑光泽;感觉整天晕晕乎乎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晚上睡不好,吃饭没胃口;参加体育活动时常感到心慌、气急、眼花,还不时发生口腔、舌尖或其他部位的小炎症,此起彼伏。趁着假期,妈妈陪她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最后被确诊为“缺铁性贫血”,且病情已达到中度,必须马上给予对症治疗。 临床资料统计表明,青春期少女患缺铁性贫血十分常见,其发病率大约在10%。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参与机体的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在血氧的运输、ATP(三磷酸腺苷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的生成、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遗传指令,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的合成,以及其他生理过程如抗体的产生、药物在肝内的解毒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缺铁性贫血不只表现为贫血(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而且是属于全身性的营养缺乏病。由于体内缺铁程度及病情发展的早晚不同,贫血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贫血初期,一般患者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只是化验血液时出现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轻度贫血患者自觉经常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但最易被人发现的症状是因缺铁性贫血而引起的面色、眼睑和指(趾)甲苍白无色。病情进一步发展,还可出现心跳加快、经常自觉心慌等情况。肌肉缺氧常表现出全身乏力,容易疲倦等;消化道缺氧可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甚至恶心呕吐。严重贫血时可出现心脏扩大、心电图异常,甚至心力衰竭等贫血性心脏病的表现,有的还出现精神失常或意识不清等。此外,约有15%~30%的病例表现有神经痛、感觉异常以及易发感染等。 青春期少女为什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1.生理需铁量供不应求:青春期少女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加上平时活动量较大,机体新陈代谢旺盛,能量消耗比较多,对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若是平时不注意适当加强营养,铁质得不到及时补充,时间长了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月经失血过多:青春期少女多已月经来潮,一次月经平均失血量在30毫升~50毫升,失铁量约在15毫克~25毫克。由于人体有代偿功能,可保持体内铁质的相对平衡,通常不会因为月经而出现贫血。但有些少女月经量比较多(超过100毫升),特别是患有“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少女,每次经量大或淋漓不尽,则会造成失血过多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3.减肥:盲目减肥及偏食少女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量比儿童增加两倍以上,但如果为了追求苗条身材而盲目减肥,不科学地节制日常饮食,忌吃肉类等,尤其是一些少女平时还有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这些都会导致包括铁质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久而久之便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4.生活没有规律:由于平时学习压力大,课外作业负担繁重,加上没有合理的生活安排,使精神长时间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应有的睡眠也常常得不到保证,从而造成能量消耗过大,使身体健康深受影响,也是促发少女缺铁性贫血的一个重要原因。 5.长期剧烈运动:有测试表明,每毫升汗水中含铁质可达40微克~60微克,过度运动时人体出汗较多,造成铁质的流失增加;同时,剧烈运动还会使体内红细胞受到损坏,故长期参加剧烈运动的一些少女,机体容易缺铁而引起贫血。 6.相关疾病影响:有些青春期少女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常常患有慢性腹泻及肠道功能紊乱等,使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利用,同样会影响铁的吸收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青春期少女缺铁性贫血重在预防 加强日常饮食调节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科学调整膳食结构,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适当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鱼、虾、海带、发菜、紫菜、黑木耳、芝麻酱、黄豆制品、红枣等。特别是动物性食物中的铁,不但含铁量高且容易吸收,是膳食中铁的很好来源。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日常饮食要注意多样化,讲究粗、细粮和动、植物食品搭配食用,以保证全面营养。及时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避免为减肥而盲目地拒食、节食以及长期素食等。平时少喝茶和咖啡(尤其在饭后),因茶叶中的单宁酸和咖啡中的一些多酚类化合物等物质,可与铁结合成难以溶解的盐类而影响铁的吸收。 使用铁锅煮饭烧菜 平时用铁锅煮饭烧菜,可使食物中的铁含量增加10倍~19倍。这是因为铁锅处于高温状态时,由于调料作用及铲、勺等与之不断搅拌碰撞,锅内表层无机铁微屑脱落,溶于食物中,且这种铁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运动应该讲究科学 经常锻炼的少女,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遵守锻炼的科学原则,合理安排适当的运动量,避免经常过量流汗;同时,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中应穿舒适的鞋,以减缓地面对脚的冲击,尽可能防止运动性贫血的发生。 及时消除贫血病因 一旦发现引起贫血的各种病因,如慢性腹泻、长期鼻出血、痔疮、功能性子宫出血及肠道寄生虫病(主要是钩虫病)等病症时,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给予治疗,以利尽早祛除相关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