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互联网+”如春风般扑面而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6月,有关“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出炉;7月4日,“互联网+”顶层设计问世。席卷而来的“互联网+”浪潮,给会计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政府会计管理越来越“E” 当前,互联网在会计管理领域的应用已初见成效。在线受理、联网管理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前会计管理工作的新手段;联网考务管理、在线联机考试、远程培训教育等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会计人才培养手段,已成为当前会计人才培养的新常态。 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引入互联网技术,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社会成本,更重要的是,这激发了政府会计管理手段、管理模式乃至管理思维的不断创新。以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为例,其有效克服了传统纸质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占用空间大、行政成本高、保管手段滞后等诸多问题,可以进一步释放会计人力资源,减少会计档案专用储存空间要求,进而大幅降低基建类、财务人力资源、计算机配套设备、纸墨耗材等经费支出。此外,财政部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实现了会计资料无纸化政策破冰、会计软件功能重新划定“规矩方圆”、会计监督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成效等目标。未来,随着“互联网+”与会计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会计管理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突破。 “互联网+”助企业加速向管理会计转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的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会计作为控制系统的本质特性日益突出。财政部去年10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信息化是支持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落地、支撑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及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量。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会计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人寿、中国电信、中兴通讯、海尔等企业已经实施了财务共享服务,把财会人员从繁琐的记账、算账等一般性会计核算中解放出来,将精力投入到企业的战略决策、投融资分析、经营管理、绩效评价等领域,有效降低了财务成本,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效益。从企业实践情况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落地的“利器”,是预算系统、平衡计分卡系统、经济增加值系统、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落地的重要支撑。 会计师事务所开启“智能审计”模式 目前,瑞华、立信、致同、天职国际等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使用的审计软件系统,均可自动生成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模板可以根据事务所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增减、删除等。特别是在繁忙的年报审计期间,审计软件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效果,在采集企业账套、分析程序、抽查凭证方面,节省了审计时间,提升了审计效率。同时,审计软件系统将分散于各个部门和个人手中的资料收集共享,建立起事务所最宝贵的“知识库”。要融入“互联网+”,事务所既要不断完善审计软件系统功能、防范网络风险,又要引入IT审计人员、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人员等多层次的人才,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下一步,要将行业信息化建设任务需融入到“互联网+”之中,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协会管理,应用于提升行业审计的效率,同时研发中小事务所“云审计”平台等。 会计人必备新技能和新思维 那些从事简单、重复的基础业务的会计人将逐渐被计算机取代,而参与分析决策、创造价值、提供战略支撑的会计人将越来越受青睐。在互联网上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会计的工作更加轻松,有助于会计人员构建财务分析与预测、财务战略规划、资本市场运作、全面预算体系、全面风险管理、绩效管理、商业模式等重要理论在内的完备的专业体系,向管理会计师转型。这对会计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储备提出了全新要求。一方面,会计人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努力锻造专业硬实力;另一方面,要学好计算机知识,努力掌握必备工具。会计人只有构建多元知识结构,才能在飞速变革的“互联网+”时代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