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2014-09-29 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15)01—0074—06 doi:10.3969/j.issn.1672—0504.2015.01.016 0 引言 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市场进入性是决定劳动力和厂商区位选择的基本因素。在其经典模型中,Krugman[1]把经济活动的集聚力因素分为两方面:一是前向联系:厂商向某地区集中所产生的价格指数效应使得该地区的制造业商品价格指数降低,工人的真实收入增加,其对差异化制造业商品市场的进入性因此提高。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和获得多样化的商品消费,工人向厂商集中地区流动。二是后向联系:消费者向中心地区集中所产生的本地市场效应使得该地区的市场规模扩大,厂商对消费者市场的进入性因此提高。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和获得规模经济,厂商选址于消费者集中地区。前向联系与后向联系相互强化,导致工人和厂商持续向中心地区集中。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模型框架下,利用1982-2010年全国4次人口普查和3次人口抽样调查提供的劳动力就业和省际迁移数据,实证分析市场进入性对中国内地地区劳动力省际迁移的影响。本研究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 首先,从新的角度解读迁移的动力机制。当前关于迁移机制的研究基本上在以下理论框架展开,即Ravenstein等[2]的推—拉理论、Lewis[3]的收入差异理论、Sjaastad[4]的成本—收益理论、Todaro[5]的预期收入理论及Stard等[6]的新经济迁移理论等。尽管侧重点和切入点不同,这些研究关注的迁移原因在本质上并没有脱离Lee[7]提出的4个因素:迁出地、迁入地、中间障碍和迁移者个体因素。迁入地周边地区因素对迁移决策的影响在这些模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反映。与之不同的是,新经济地理模型将迁移原因归结为迁入地的市场进入性,反映了对迁入地周边地区因素的考虑。这是因为,市场进入性不仅仅决定于该地区内部商品的可获得性,也决定于其周边地区的商品供给状况。 其次,验证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聚机制。目前,关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实证检验主要集中于后向联系,对前向联系的检验非常缺乏,实证对象也主要局限在欧美国家。在一篇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中,Crozet[8]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经典模型,构建了迁移决策的结构方程,检验了市场进入性对5个欧盟国家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其后,Pons[9]和Paluzie[10]等采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市场进入性对西班牙劳动力迁移的影响。Kancs[11]则构建了一个分析上可解和结构上可估的新经济地理模型,模拟和预测3个波罗的海国家的劳动力迁移,揭示了新经济地理模型对迁移决策的解释力。Kancs[12]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欧盟国家之间及各国内部的劳动力迁移,验证了迁移与市场潜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国内关于前向联系的实证检验更为缺乏,唐颂等[13]借鉴Crozet的方法,对1990-2010年中国省际劳动力流动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但该项研究并没有涵盖期间的所有年份。王永培等[14]则直接利用Crozet模型的简化形式,检验了新经济地理因素对2005-2010年中国省际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本文采用覆盖1990-2010年全时段的迁移数据,力求提高前向联系检验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1 中国工业与迁移劳动力的地区集中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产品和要素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中国的工业和迁移劳动力持续向东部沿海地区成片集中的趋势日益显著。1982年,工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份额居前5位的省区分别是江苏、辽宁、浙江、四川和山东,工业份额合计为37.47%。而2010年,工业份额居前5位的全部为东部省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河北),工业份额合计高达51.41%。广东在1982年尚未出现在前5名中,但是2010年达到了16.69%,高居榜首,并且远高于1982年排名第一的江苏省(10.13%)。 图1反映了1982年和2010年中国各省区工业从业人员份额分布图。可以看出,中国工业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的明显趋势,具体表现在:1)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从业人员份额超过8%的省区由1982年的1个达到了2010年的3个(广东、江苏和浙江)。福建的份额由1982年的2.48%增至2010年4.40%,山东则由6.01%增至7.72%。2)东北三省工业全面衰落,辽宁的工业份额在1982年以7.92%高居全国第二位,但2010年骤降至2.93%,黑龙江的份额由4.91%降至1.53%,吉林则由3.17%降至不足1%。3)中部六省工业地位普遍下降,1982年工业份额超过4%的省区有3个(湖北、河南和湖南),并且尚未出现2%以下的省区,但到2010年所有省区的份额都跌至4%以下,山西更是降至不足2%。4)西部省区工业份额全部下降,四川的份额在1982年以6.15%排名全国第四,但在2010年仅以4.95%跌至第十。其他省区全部减至不足2%,而且不足1%的省区从4个增至7个。
图1 中国各省区工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份额 Fig.1 Percentage of industrial employee of province to that of nation 与工业地区集中同时发生的,是中国省际迁移人口的地区集中趋势更为明显。1987年,迁入人口占全国迁移人口份额排名前5位的省区分别是河北、山东、江苏、上海和四川,迁入份额合计仅为37.65%。之后迁移人口逐渐向东部省区集中。2010年迁入人口份额前5位的省区全部为东部沿海省区,分别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和北京,迁入份额达65.21%。广东在1987年的迁入份额仅为4.77%,在2010年则达25.23%,并且远高于1987年排名第一的河北(9.51%)。